乳糜尿鉴别诊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电影立春,王彩玲倔强,黄四宝虚伪,他 [复制链接]

1#

今天要讲的也是一个纯粹的人。中国电影界为数不多的业界良心之一。也许你没听说过他的名字但你一定看过他编剧的电影,《黄金时代》、《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孔雀》、《立春》、《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总有一部击中你的内心。写到这里你也许已经猜出了他的名字,没错,他就是编剧李樯。很久以前就想写一写他,不仅是因为他的作品给人带来的强烈的震撼力,还因为他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带给我的共鸣感。

知道李樯,是因为一本不太知名的杂志,拿回家后漫不经心的放在桌上,被好友拿来随便翻看。刚看了不久她惊呼道,这个人真了不起。还记得那本杂志拿出好几个p做了关于他的采访。采访里李樯华丽丽的说话方式让我着实一惊,这是得有多深的文化底蕴才能随口就能吐出这么惊艳的文字。专访拿出两个页面刊印他的照片,就是一张图片占一页的那种。一页普通的杂志页面印上他的照片后,突然就有了一种桀骜不驯的感觉。

其实,我看电影是非常肤浅的,有种纯属看热闹的心态,一部剧吵吵闹闹过去以后,就被扔到了脑后,更不会注意编剧的姓名。我把李樯的名字打入百度搜索,《孔雀》、《立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致青春》我看了两遍,是这几年青春类电影里唯一觉得有感觉得几部之一。但是这部电影太多的光环都投射到了赵薇身上,很少会有人注意到背后的李樯。其实一部电影里,除了导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外,编剧才是灵魂。

正是怀着这样的好奇心我点开了《立春》这部电影。仿佛灵魂世界里突然打开了另一扇神奇的大门,更像不经意间挖到了一个宝藏,有种相见恨晚的惋惜也有一种相遇的惊喜。

《立春》,献给伪文青们的一记耳光

《立春》以王彩铃、黄四宝、胡金泉三个人物为主线,不留一丝情面的深入剖析了他们各自的命运。电影里的话句句穿心。李樯的电影里似乎总是带着一丝人们不忍接受的残酷,他把这些残酷赤裸裸的撕开了展现给世人看。

王彩铃是一名大学音乐老师,擅长歌剧表演,却容貌奇丑。总觉得现在居住的小地方容不下她卓越的才情。费尽心机弄到北京户口,却发现大城市也终究是一个容不得人的地方。

黄四宝喜欢画一些别人看不懂的画,考了五次中央美术学院落败而归,最后沦为了骗钱的街头混混。

胡金泉是一名舞蹈老师。在闭塞的七八十年代,男人穿着紧身衣跳芭蕾舞让他受尽了侮辱。无疑这三个人是世人难容的。难容不是因为他们做尽了坏事,伤害了多少人,而是他们的不一样。在很多人眼里人就是应该按部就班做该做的事情,任何出挑的行为都应该是被指责的。渐渐地攻击的人多了,很多本性善良的人也会跑上去吐一口唾沫。因为从这些被唾弃的人身上会获得一种枯燥无味的生活无法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外人的不理解就让它随风散去,最残忍的是这些被人群抛弃在外的人之间的相互摧残。就像洪水袭来,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了,不是绝处逢生,而是去路尽断。剧中黄四宝对王彩玲的摧残是致命的,他把爱情的泡沫碾碎以后,又扼杀了一个女人的自尊,没留下丝毫的退路,只剩下死路一条。

最后三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属。胡金泉故意犯罪,躲进了监狱。我这根鱼刺,终于从那些人的嗓子里拔出来了。我踏实了,大家也踏实了,实际上,我挺高兴的。

我十几岁就开始学芭蕾,就这么一抹黑的学了十几年。监狱的布鞋跟舞鞋差不多,还能立脚尖呢。

胡金泉对芭蕾的这份执着热爱是没有任何功利性的,只是单纯的喜欢让观众多了几分对他的同情和喜爱。

王彩玲的结局在我看来是最好的。一辈子轰轰烈烈的热闹过后,最终归于平静。只是那份热爱从未从心底流走过。生活处处碰壁,终究还是没遇到一个对的人。也许是为了缓解下半生的寂寞情绪,她收养了一个生了兔唇的小女孩。同伴们结伴哄闹而去,留下小女孩孤独的站在热闹背后。也许正是这种王彩玲深有体会的孤独感,让两个人的命运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彩玲:你(胡金泉)跟世俗生活水火不容,可我不是,我就是不甘平庸。有一天我实在坚持不了了,一咬牙随便找个人嫁了,也就算了。我不是神。

胡金泉:实际上,谁都在劫难逃。

王彩玲:既然你是这个命,你就得担待。

不甘平庸的王彩玲最究还是没有随便找个人嫁了,草草过完一生。剧中周瑜和胡金泉两人都曾找她求过婚,都被她不留余地的拒绝了。就像她和胡金泉在街上的路演,就算唱到最后观众唏嘘不已,嘲讽的眼神就像穿身而过的刺,她还是坚持唱完了。

没有人懂,并不是代表我热爱的东西一文不值,没有人懂并不是因为我唱的不够好。就像完全生活在两个世界里的鸡群和一只凤凰相遇了,鸡怎么能懂凤凰的语言,只不过是仗着鸡多势众,凭借着气势压人。

王彩玲至始至终都倔强的坚守着自己的立场,这一点是多少人望尘莫及的。有多少曾经的热爱被世俗淹没,王彩铃就有多高贵。

黄四宝代表的就是那群被淹没的人。曾经草草的喜欢过某样东西,谈不上热爱,被挫败几次,就这样随他去吧。南下深圳,说是谋一个出路,等待着出人头地,却成了行走江湖的骗子。也许他喜欢的就是那种被人看做异类的感觉吧。这种人划分在胡金泉和王彩玲的分组里其实是一种侮辱。

有一天,地铁口卖唱大叔的位置被人占了。来了两个浓妆艳抹的女人,她们在地上摆了一幅巨大的广告牌一样的东西,诉说自己唱歌带来的难言的苦,自己有多不容易才走到今天,欢迎大家支持云云。听了几首歌,心里说了无数个不字。真正热爱唱歌的人无需多言,你站在那里,唱上几句,观众都懂。被迫待在天桥下唱歌的大叔,就那么静静的坐在那里一首一首的唱完,看着他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温暖。原来纯粹热爱某样东西的人是发着光的。

对那些坚持不懈的人来说,春天总会来,就算会等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借用一句王彩玲在片首说的话。

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还么甚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风好像在一夜间,就变得温柔潮湿起来了。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给感动。

一辈子磨一剑,成功也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

当时我房子租在南城,而工作单位在北京北四环。上下班要倒三趟公共汽车,花将近两个小时。一天,路过国贸桥,看着汹涌的人群,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是好高骛远。北京的大街上有那么密集的人群,自己在其中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我对我所坚持的目标产生了怀疑。那么多人在为了生计而过着飘摇不定的生活,瞬间,我怀疑我是否错了,我是否应该在话剧团、文化局继续待下去,做着一份安稳的工作。那么多人,一个萝卜一个坑,但我就是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人生到底是怎么回事,个人与人生的关系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我开始探究形而上的问题了。

年,在青年杂志对他的采访中他说出了上面的话。经过多次挫败后,李樯开始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怀疑。那么多人做着安稳的工作,娶妻生子,不也是相安无事,岁月静好么,为什么偏偏做人群中的异类。也许很多事情,冥冥中皆有定数。

年,李樯生于河南省安阳市。年高中毕业后,眼看高考无望,进入北京军区当了一名文艺兵。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戏剧文学,立志做一名编剧。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战友话剧团工作,在话剧团待了两年却没得到任何关于编剧的工作。李樯愤然辞职,转业回老家进了当地的文化局。

在那的工作内容是写豫剧剧本。外人看来是干起了老本行,实则与李樯内心的想法相去甚远,半年后,李樯还是在别人不解的目光中选择了离去。

采访中李樯告诉记者,在文化局的时候遇到母亲的一个朋友,一辈子都梦想拍一部电影。

他把用毛笔小楷写得端端正正的剧本给李樯看,想让他推荐给导演拍摄。剧本写的是古代题材,运用了古代诗歌的写法,不是很规矩。李樯看着他花白的头发,心里突然非常难过。

堂·吉诃德的活法也许能骗自己活的安逸一些,但是这不是他要的。

“我实在无法忍受内心的恐惧,坚决地辞职了”。

年李樯重新回到北京,成了一名真正的北漂。在北京待的这两年成为李樯最糟糕的人生经历。他一直试图写作,却没有成功。他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处在一种精神漂泊的状态之中,命运动荡不安,前途岌岌可危。面对父母的眼神和外人不理解的目光,李樯觉得自己彻底成为一个不合时宜的人。这种状态下的李樯,有时连续一个星期不起床,暴饮暴食,密集的看书看碟,仿佛这样就能躲过自己内心的挫败感和虚无感。

到了年,李樯彻底绝望了。我一直以为我对北京是怀有贪婪之心的,北京仿佛是一块巨大的蛋糕,我要吃它,却无从下口。辗转数次之后,李樯觉得自己能做的只有写作,除了写东西一无所长。因此,一跺脚又回了安阳老家,决定安心写出自己的作品。就这样才有了后来的《孔雀》、《立春》等作品。

关于这段经历李樯是不愿像外人提起的,尤其是在现今这样的功成名就以后。但李樯终究是有一个一步一步用残酷的现实堆积起来的现在,所以在编剧群里他还是特立独行的存在。

他说赵薇不够努力,像提笼架鸟,动不动就到外国去了。“你怎么就不多看点书呢,多想想表演。您就别低调了,别谦虚了,大师才有资格低调谦虚,您还没怎么着呢。”

年,李樯的父亲去世,来了大半个娱乐圈的明星。也许只有那种从心底的折服,才会有这样的号召力。

就像他和许鞍华拍的《黄金时代》,萧红认为自己迎来了她的黄金时代,现在也是李樯的黄金时代吧。这个黄金时代似乎对李樯来说来的晚了些,但它最终不是也来了吗?所以,那些默默坚持的人,要多一些耐心,该来的总会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