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出生的牛根生,今年63岁。相对于中国太多的商业大佬,近些年牛根生要低调很多,实际上,牛根生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甚至有点陌生。
早在十年前,牛根生就已淡出了大众的视野。年中粮入股蒙牛之后,牛根生辞去董事长职务,两年后又辞去董事局主席职务,仅为蒙牛提供咨询服务。直到年的11月30日,蒙牛公告,牛根生彻底辞去在蒙牛的最后一份职务——非执行董事及战略发展委员成员。外界认为,此次牛根生的退出,是他一段旅程的谢幕,宣告结束了属于自己的一个时代。
牛根生白手起家,从伊利出走,创造了第二个伊利——蒙牛。年三聚氰胺事件中,蒙牛未能幸免,甚至还有人认为,牛根生在蒙牛的急速发展战略,导致了奶源不足以及奶制品的质量下降,牛根生与三聚氰胺之间有不可推脱的关联。
在百度百科的定义上,牛根生除了企业家的身份,还被冠以慈善家的称号。年,牛根生将其名下的境外蒙牛股权资产全数捐出,投入公益慈善事业,被称为“全球捐股第一人”。
是非成败,青山依旧。老牛卸甲,江湖不见了一代创业者们的踪影,但依然流传着他们的传说。
01
从小就被卖掉的孩子
年,出生不到一个月的牛根生被父母以50块钱的价格卖给了别人。他的养父在解放前做过壮丁,养母曾经是一位国民党高官的姨太太,在旧社会见过世面。
牛根生后来回忆说,养父母对他的影响很大。养父姓牛,送奶38年,牛根生从事乳业,算是子承父业。养母教给他做人的道理,吃亏是福,财散人聚。
年,20岁的牛根生开始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从养牛开始。年进入进入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也就是现在的伊利,做刷瓶工。
牛根生身上的两大特性让他在伊利迅速聚拢人心,走上管理岗位。
第一是狠,或者称之为“牛劲”。牛根生上小学的时候就特别“狠”,敢打敢拼,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去挑战一个六年级的高个子,并且扬言“除非你向我道歉,否则我今天准备打到死”,结果让高年级的学生连连说“Sorry”。
在伊利,小牛的管理同样狠,严格。当时的牛根生管理冷冻食品,车间里严禁抽烟,违者必罚50元。甚至连车辆和行人都有各自规定的线路。
第二是义。牛根生的一生,都体现了仗义疏财的品质,这也是他能聚拢人心,几十年带领“牛家军”从一座山头爬向另一座山头的关键点。
年,杨文俊(当时伊利的车间主任,后来蒙牛总裁)需要块钱买房子结婚,这对当时月薪只有40块钱的年轻人来说相当于不吃不喝10年的工资。牛根生给杨文俊送来了块。后来杨文俊回忆说,按照当时的收入,他简直看不到我在短期内还钱的可能性。
02
从伊利出走的副总裁
牛根生从伊利出走之前,做到最高的官是副总裁,负责雪糕冰淇淋项目。当时的牛根生早已年入百万,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从年到年,在牛根生的带领下,伊利雪糕风靡全国。销售额由15万增长到7亿,被称为中国冰淇淋大王,牛根生统治的领域,占伊利总销售额的80%。
年,全国冰淇淋大会召开,各地经销商首先会问,牛根生来不来。如果牛根生不来,“特没劲儿”。已折射出牛根生当时在冰食界的地位。
当时的伊利,掌门人叫郑俊怀,也是个牛人。郑俊怀是伯乐,牛根生就是千里马。牛根生的老部下曾认为,牛与郑的冲突,在于性格的差异。郑俊怀的特点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而牛根生的特点是“敢想,敢干,敢探索”。
郑俊怀
比如,年,“伊利雪糕走向亚特兰大奥运会”事件营销,万的合同,牛根生已经签了字,等对方过来拿钱的时候,郑俊怀却说,再合计合计。
再比如有领导到伊利视察,牛根生掌管的冰淇淋项目成为主要参观对象,他熟悉情况,口才又好,难免冲到前面,成为主要的发言人和交流对象。
牛根生功劳大,得人心,在员工中的威信越来越高。而牛身边的人更是觉得,伊利是牛总一手做大的,当时牛根生领导的员工占伊利员工的80%,明摆着已经“功高盖主”。
据称,牛根生向郑俊怀递交了三次辞职报告,前两次被郑“劝回”,第三次终于收下。
直到今天,依然可以查阅到牛根生在年10月20日写的辞职信,其中详述了他与郑俊怀之间诸多鸡毛蒜皮的小事所造成的误会。
后来郑俊怀出事,当时许多记者想从牛根生的嘴巴里得到一些想要的信息,牛根生始终坚持,没有郑大哥的知遇之恩,就没有我牛根生的今天。
年1月13日,蒙牛成立。牛根生的团队全部从伊利而来,而且都是高层。包括当时的伊利的党委副书记卢俊、冰淇淋公司的总经理孙玉斌、液态奶的总经理杨文俊、伊利总工程师邱连军、广告策划部部长孙先红等等。
开业时候的蒙牛无工厂,无奶源,无市场,只有几个“脑袋”。牛根生他们凑了0万,开启了创造“第二个伊利”的新乳业之旅。
03
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蒙牛成立,是绝对保密的。当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写的名字是“白英”,并不是牛根生。最初的3个月中,这个叫蒙牛的公司毫不为人所知。十几个“隐形人”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在全国来回穿梭。
作为“三无”的初创期蒙牛,牛根生的策略是“先建市场,再建工厂”。没有工厂可以“借腹生子”。年2月,杨文俊带着8个人到哈尔滨,跟一家液态奶公司洽谈接管。冰淇淋产品同样如此,只不过前两次都被伊利挖了墙角。最后在高度机密中,签下包头一家冰淇淋生产企业。
年4月,第一批蒙牛纯牛奶面市,5月份第一批蒙牛冰淇淋面市,7月份第一批全脂奶粉面市。
牛根生在呼和浩特打出“向伊利学习……创立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宣传语,规避与伊利之间太大的摩擦。但在销售端,牛根生却并不手软,短短数年间,蒙牛的产品几乎摆上了每一间超市的货架,产品线与伊利直接竞争。
不得不承认,蒙牛的营销战打得非常猛烈,出招俱是高举高打,一击必中。
为了进攻深圳,蒙牛采用免费品尝的策略,推出数千个地摊,几百上千人身穿蒙古袍,分散到深圳的各大小社区。打响知名度之后,蒙牛迅速由地摊到小店,由小店到商场,铺开零售渠道。到年的时候,蒙牛在深圳的销售额做到了万。
而蒙牛与伊利之间的摩擦,也被利用成了事件营销,成为传播蒙牛品牌的最佳机会。
年5月,蒙牛在内蒙的48块广告牌被砸烂。蒙牛大做文章,《谁砸了蒙牛的招牌》、《砸牌不如摊牌》等等一系列软文铺天盖地,而其背后指使者暗指伊利,此举反而让蒙牛一下子站在了伊利的肩膀上,推高了自身的知名度。
年3月起,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推出,5月面向全国播出。从7月9月,武汉、成都、南京几大唱区陆续开唱,8月底9月初总决赛。一时间,海选,上镜,点评,全民进入一场自我才艺展示的大秀之中。
蒙牛迅速闻到了商机。年,“蒙牛酸酸乳快乐中国超级女声”推出,张含韵成为代言人,“蒙牛酸酸乳,酸酸甜甜就是我”成为家喻户晓的广告词。
当时,蒙牛以万拿到《超级女声》年的冠名权。随着湖南卫视数百次播出,年销售额达到25亿。
年,蒙牛在香港主板上市,同年,牛根生以1.35亿美元的身价登上了《福布斯》的中国富豪榜。在年底,牛根生被央视评为年度十大经济人物之一,给他的颁奖词是——“他姓牛,但他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从“学习”老东家到完成反超,蒙牛用了8年时间,年,蒙牛首次超过伊利,坐上国内乳制品市场的头把交椅。
22年前的牛根生或许没有想到,自己当初的梦想仅是再“复制一个伊利”,成为内蒙乳业的第二名。但短短几年后,却一举超过老东家,成为国内乳业当之无愧的巨头。
04
中国乳业的集体坍塌
年3月,医院泌尿科外科就医院送来的10例泌尿结石样本,这些饮用三鹿奶粉导致结石医院中也很常见。从年底三鹿就开始接到消费者类似投诉。发现问题的三鹿一直和消费者“悄悄”沟通,私下处理解决。
直到年5月中旬,这一问题才提交到三鹿高层的会议上。医院了解情况,认为患儿肾结石不一定是三鹿奶粉导致,结石高发区、喝水少等都有可能导致结石发生。
进入7月,“结石宝宝”病例报告进入高发期。江苏、陕西、山东、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宁夏、河北、上海等地都出现病例报告。
截至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达到39,人,还在住院的有1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人,死亡4人,另外香港有5人、澳门有1人确诊患病。
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