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年没有春,寡妇遍地分”啥意思?年就没有立春,有啥预示?
“一年没有春,寡妇遍地分”,是过去在民间流传较广的一句谚语,它的意思是说在农历的年份中,如果整年都是没有立春节气的话,那么预示着当年的寡妇到处都是。
那为何会有这种说法呢?在年就是没有立春节气的年份,又有什么预兆呢?
在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四季变化和农业生产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尊重。立春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1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刻。而且在过去立春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那就是春节的开始。因此立春节气在古代也叫立春节、正月节、岁节、岁旦等。
据史料记载在秦汉以前,就是以立春为岁首的,立春节气到了也就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的开启。因为在古代的岁和年是有区别的,其中从立春到下一个立春为一“岁”,而从农历一月一日到下一个农历一月一日为一“年”。
因此,如果一年中没有立春这个节气,就意味着没有春天的到来,农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人们的农业生产和生活也都会受到影响。
而且古人还认为,一年中如果没有立春节气,很多事情也是不顺利的。像现在不少地方依然有这样一种说法,就是在没有立春节气的年份,是不宜结婚,不能建房子等,不然就会走霉运,或者是发生一些意外。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一年没有立春的情况呢?其实这都是历法阴差阳错的结果。因为在古代盛行的历法有几种,阳历、阴历和农历,其中农历是阴历和阳历的混合历法。
在农历中,立春是根据农历日历来计算的,通常在公历2月4日或5日左右。然而,农历和公历的日期并不完全吻合,导致了立春节气在农历每年的时间都是不同的。
因此在一些特殊年份就会出现没有立春的情况,而有些年份就会有两个立春节气。没有立春节气的年份就是“无春年”。有两个立春节气的年份就是“双春年”。
此外,有些年份可能有闰月和闰日,也会影响立春的日期。不过这种情况并不是很常见,一般每几年才会出现一次。
而且在古代最初的时候,是把没有立春节气的年份称之为“无春年”,或者是“滑年”、“黑年”、“寡年”等。特别是后来盛行把无春年称之为“寡年”,而寡又容易让人联系到另外一个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