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传统的立春节,我们终于迎来春天。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根据节气种地历来就是农村农民的聪明智慧。那么,年的节气有何特点呢?农村农民又该如何对种地进行谋算呢?下面,我就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年的节气特点
立春为24节气之首,会对全年的天气状况产生很大影响。纵观今年立春的主要特征,就是一个早字,创立了年以来的最早记录。本来2月3日立春的情况百年罕见,又恰逢了春节前立春,所以,不由不感叹年的立春节走得确实着急。
在农村谚语中,腊月立春被称为早立春,有“早立春收,晚立春丢”的说法,寓意今年是个丰收的好年景。而立春发生在晚上的22点58分,又被称为阴春,有“阴春冷”的谚语,在春天里要小心倒春寒。
当然,以上各种推测都是老祖宗的经验总结,属于概率的事情。不过,立春节气的早晚,传递的是气温的变化。早立春,气温升得早,对农作物的苏醒和生长有益;立春早,降水也早。再通过去年立秋、冬至、大寒等的天气状况分析,今年的雨水也少不了到哪去,何况,农村俗语中还有“二龙治水,牛年好种田”的老话,所以,降水可能不差事。
实事求是讲,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非常大。如今,由于自然环境遭受破坏,近年来北方地区常出现干旱,但鼠年多亏了二龙治水很敬业,在我们烟台地区,不仅弥补了地下水位的亏空,而且让使田野中的大大小小水库蓄满了水,冬天又降了几场瑞雪,为明年丰收的年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二:年应如何种植?
①年怎么种?腊月打春莫赶,正月打春莫懒。
今年立春早,所以农事并不必着急。不同于正月立春,往往农民在耍了腊月耍正月后,过完元宵节才出去干活,结果误了农事。
立春早,有充足的种植时间,可以适当晚播种,符合因时制宜地种植原理。不过,我国地域宽广,春季莫急晚种并不适宜任何地区。相反,对某些地区而言,由于春脖子短,甚至还要急着赶种呢。所以,每个人都要在因时制宜的基础上,还要因地制宜。
②年种什么?
今年的玉米价格很高,成了农产品涨价的领头羊,因为受益于生猪行业的发展,如今在烟台已到了1.5元/斤,短暂休整后,估计还会有好的表现。年,种植玉米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同时,针对雨水丰富的推断,耐涝作物可以多种。水稻就是好品种。今年水稻的涨价幅度比较少,落后于玉米、小麦等地涨价,年存在着补涨的要求。
另外,今年的大葱和大姜都因涝灾而贵,明年如果再出现洪涝,依然会有不错收益,但不确定的因素很大。耐涝作物中的高粱和谷子,我比较看好,在农产品涨价的大背景,它也可以成为替代品,理应享受涨价和效益。
朋友们,您对明年的种植进行了规划了吗?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希望一起热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