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据《宣和遗事》记载,李师师是汴梁染局匠王寅的女儿。襁褓之时母亲不幸去世,父亲用豆浆一口一口喂养她,好不容易才保住一条小命。担心她长不大,王寅决定将孩子舍身佛寺。说来也奇,到宝光寺舍身时,小女孩突然啼哭不止。主持方丈抚摩她的头顶,她立即不哭。俚俗呼佛门弟子为师,父亲就给她起了个小名“师师”。
师师四岁时,王寅因为官司,屈死狱中。隶籍娼户的李姥见她孤苦伶仃,大发善心收养了她。从此小女孩改姓李,也入了勾栏娼籍。长大后的李师师色艺双绝,名冠诸坊,被选为上厅行首。古代歌妓分官妓、家妓、私妓。唐代官妓的魁首称为“都知”,宋代官妓的魁首称为“行首”。唐代官员可由官妓侍寢,宋代则规定官妓不得向官员提供性服务,仅限于歌舞表演及陪酒,也就是“卖艺不卖身”。
宋词是一种应歌性很强的音乐文学形式,做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与文化形态,歌妓为词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广袤的文化土壤。许多脍炙人口的词作,皆为应歌之作。词人每新声一出,立即风靡秦楼楚馆。有乐,就需要词,歌妓需要词人的词抬高身价,流连风月场所的词人乐得为歌妓作词,既博美人一笑,也为自己扩大影响力,籍此提高知名度。
身为歌坛大腕级人物,李师师无需四处向人乞词,自然有作词名家主动上门,兜揽生意。
张先《师师令》: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长胜未起。纵乱云垂地。都城池苑夸桃李。问东风何似。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於珠子。正是残英和月坠。寄此情千里。
晏几道《生查子》: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颖川花,不似师师好。
秦观《一丛花》:年来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口。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佳期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相应妙舞清歌夜,又还对、秋色嗟咨。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宋人张邦基《墨庄漫録》记载:“政和间,汴都平康之盛,而李师师、崔念月二妓,名著一时。晁冲之每会饮,多召侑席。其后十余年,再来京师,二人尚在,而声名溢于中国。李生者,门第尤竣。叔用追感往昔,成二诗。”
其一:少年使酒入京华,纵步曾游小小家。看舞霓裳羽衣曲,能歌玉树后庭花。门侵杨柳垂珠箔,窗对樱桃卷碧纱。坐客半惊随逝水,吾人星散落天涯。
其二:春风踏月过章华,青鸟只邀阿母家。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髩深钗暖云侵脸,臂薄衫寒玉照纱。莫作一生惆怅事,邻州不在海西涯。
元祐年间(~),晁冲之初识李师师,李只是个能跳霓裳羽衣舞、会唱《玉树后庭花》,袅袅婷婷的小女孩。十多年后的李师师已经成长为色艺俱佳、“门第尤竣“的名妓。
遥想从前,恍如隔世,怎么不令晁冲之感慨再三。
据说,当年周邦彥一见李师师,惊为天人,作词《玉兰儿》相赠:铅华淡伫新妆束,好风韵,天然异俗。彼此知名,虽然初见,情分先熟。炉烟淡淡云屏曲,睡半醒,生香透玉。赖得相逢,若还虚度,生世不足。
宋人陈皓《耆旧续闻》载:“美成至注主角妓李师师家,为赋《洛阳春》”: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依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从词意深情款款分析,周邦彥与李师师二人之间,关系真的很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