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药学基础知识学习第2天的内容:
第五节消化
一、A1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最可能出现
A、铁和钙不能吸收
B、糖类食物消化和吸收障碍
C、脂肪类食物消化和吸收障碍
D、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E、胃蛋白酶缺乏而导致食物中蛋白质不能消化和吸收
答案
胃容受性舒张实现的途径是
A、交感神经
B、抑胃肽
C、壁内神经丛
D、迷走神经
E、促胰液素
答案
引起胃容受性舒张的感受器是
A、口腔
B、咽,食管
C、胃底
D、胃幽门部
E、十二指肠
答案:B
胃的容受性舒张可
A、扩大胃容积
B、研磨搅拌食物
C、保持胃的形态
D、减慢胃的排空
E、促进胃内容物的吸收
答案:A
与维生素B12吸收有关的物质是
A、钠
B、钙
C、磷
D、内因子
E、胃蛋白酶
答案
胃液中内因子的作用是
A、抑制胃蛋白酶的激活
B、促进胃泌素的释放
C、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D、参与胃黏膜屏障
E、激活胃蛋白酶原
答案:C
不属于胃液成分的是
A、盐酸
B、内因子
C、黏液
D、羧基肽酶
E、胃蛋白酶原
答案
胃的蠕动作用是
A、扩大胃容积
B、研磨搅拌食物
C、保持胃的形态
D、减慢胃的排空
E、促进胃内容物的吸收
答案:B
胃特有的运动形式是
A、蠕动冲
B、集团蠕动
C、蠕动
D、容受性舒张
E、紧张性收缩
答案
维生素B12的吸收的部位是
A、空肠
B、直肠
C、结肠
D、回肠
E、胃
答案:D
下列关于小肠内消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
B、消化三大营养物质最重要的是胰液
C、胰蛋白酶原水解蛋白质为氨基酸
D、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一种运动形式
E、胰液中的水和碳酸氢盐对小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答案:C
消化道共有的运动形式是
A、蠕动
B、蠕动冲
C、集团运动
D、分节运动
E、容受性舒张
答案:A
胆汁中有利胆作用的是
A、胆固醇
B、胆色素
C、胆盐
D、胆绿素
E、脂肪酸
答案:C
消化道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在
A、口腔
B、胃
C、小肠
D、升结肠
E、横结肠
答案:C
下列关于胆汁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胆盐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B、胆汁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胆盐
C、不含消化酶
D、胆盐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E、胆盐可水解脂肪为脂肪酸和单酰甘油
答案:E
胰液成分中不包含哪种酶
A、胰蛋白酶
B、肠激酶
C、糜蛋白酶
D、胰脂肪酶
E、胰淀粉酶
答案:B
以下哪种运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
A、分节运动
B、紧张性收缩
C、集团冲动
D、集团蠕动
E、蠕动
答案:A
胰液中碳酸氢盐主要发挥什么作用
A、分解淀粉
B、促进脂肪吸收
C、激活胃蛋白酶原
D、使蛋白质变性
E、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
答案:E
二、B
A.主细胞B.壁细胞C.黏液细胞D.胃黏膜表面上皮细胞E.胃窦部G细胞
1、内因子由何种细胞分泌
答案:B
2、盐酸是由何种细胞分泌的
答案:B
第六节体温及其调节
一、A1
正常人的直肠温度、口腔温度和腋窝温度的关系是
A、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
B、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口腔温度
C、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窝温度
D、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
E、口腔温度直肠温度腋窝温度
答案:C
体温的生理变动,错误的是
A、昼夜变动不超过1℃
B、女子排卵后体温升高
C、老年人体温低于年轻人
D、儿童体温低于成年人
E、剧烈运动时体温升高
答案:D
下列各部体温由高到低正确的是
A、直肠、腋窝、口腔
B、直肠、口腔、腋窝
C、口腔、腋窝、直肠
D、腋窝、直肠、口腔
E、腋窝、口腔、直肠
答案:B
下列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B、腋窝温度直肠温度口腔温度
C、女性排卵后基础体温略高
D、一昼夜中下午1:00~6:00时最高
E、剧烈运动或精神紧张时有所变化
答案:B
在体温昼夜变化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段是
A、下午8~10时
B、下午6~8时
C、清晨2~6时
D、上午6~8时
E、午夜
答案:C
通常生理学中的“体温”是指
A、皮肤温度
B、腋窝温度
C、直肠温度
D、口腔温度
E、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答案:E
人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
A、35.0~36.0℃
B、36.0~37.4℃
C、36.7~37.7℃
D、36.9~37.9℃
E、37.9~38.9℃
答案:B
口腔正常温度平均值是
A、35.0~36.0℃
B、36.0~37.4℃
C、36.7~37.7℃
D、36.9~37.9℃
E、37.9~38.9℃
答案:C
安静时,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A、脑
B、腺体
C、肌肉
D、皮肤
E、肝脏
答案:E
运动时,机体主要的产热部位是
A、脑
B、皮肤
C、肌肉
D、肺
E、腺体
答案:C
当环境温度升高到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有效的散热的方式是
A、对流散热
B、辐射散热
C、蒸发散热
D、传导散热
E、辐射和对流散热
答案:C
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可起调定点作用的是
A、丘脑温度敏感神经元
B、延髓温度敏感神经元
C、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的温度敏感神经元
D、脊髓温度敏感神经元
E、网状结构温度敏感神经元
答案:C
二、B
A.辐射B.传导C.对流D.发汗E.不感蒸发
1、高温环境下的主要散热方式
答案:D
2、临床用冰袋给病人降温
答案:B
第七节尿的生成和排出
一、A1
肾小球滤过作用,错误的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是促进滤过的力量
B、血浆胶体渗透压是阻止滤过的力量
C、肾小囊内压升高时滤过减少
D、血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肾小球滤过率维持恒定
E、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全长都有滤过功能
答案:E
肾小球滤过率是
A、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
B、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
C、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
D、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
E、两侧肾脏每分钟的血浆流量
答案:A
滤过分数是指
A、肾血浆流量/肾小球滤过率
B、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
C、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
D、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
E、心排出量/肾血流量
答案:C
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
A、囊内压
B、有效滤过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E、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
答案:B
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主要由于
A、ADH减少
B、ADH增加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D、醛固酮分泌减少
E、循环血量增加,血压升高
答案:A
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的主要激素是
A、血管紧张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抗利尿激素
D、醛固酮
E、多巴胺
答案:C
关于水利尿时,说法正确的是
A、尿量增加,尿渗透压降低
B、尿量正常,尿渗透压升高
C、尿量增加,尿渗透压升高
D、尿量正常,尿渗透压降低
E、尿量增加,尿渗透压正常
答案:A
肾糖阈的正常值约为
A、80~mg/ml(原尿)
B、80~mg/ml
C、~mg/ml(血液)
D、~mg/ml(原尿)
E、~mg/ml(血液)
答案:C
影响ADH分泌的最有效的刺激因素是
A、寒冷
B、应激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D、循环血量减少
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答案:E
某患者,因外伤急性失血,血压降至60/40mmHg,尿量明显减少,其尿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
B、肾小球滤过面积增加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E、近球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
答案:A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A、降压反射
B、排尿反射
C、体温调节
D、血糖浓度的调节.
E、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答案:B
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
A、大脑皮层
B、丘脑
C、延髓
D、视旁核
E、脊髓
答案:E
肾小管哪个部位对Na+的重吸收最多
A、集合管
B、远球小管
C、近球小管
D、髓袢降支细段
E、髓袢升支粗段
答案:C
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
A、位于脑干
B、位于下丘脑
C、位于延髓
D、位于骶髓
E、位于大脑皮质
答案:D
生理学第八节神经
一、A1
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是哪种离子内流诱发的
A、Ca2+
B、Na+
C、Cl-
D、K+
E、H+
答案:A
兴奋在经典突触处的传递一般是通过
A、化学递质传递
B、局部电流传递
C、轴浆的传递
D、跳跃式传递
E、电信息传递
答案:A
神经冲动是指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A、静息电位
B、局部电位
C、动作电位
D、突触后电位
E、阈电位
答案:C
二、B
A.极化B.反极化C.超极化D.去极化E.复极化
1、细胞兴奋时膜内电位从-90mV上升到0mV称为
答案:D
2、静息时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的状态称为
答案:A
A.突触前膜去极化B.突触前膜外的Ca2+内流C.递质释放D.产生突触后电位E.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1、突触后膜超极化
答案:E
2、突触前神经末梢递质释放量取决于
答案:B
第九节内分泌
一、A1
下列激素中,属于蛋白质类激素的是
A、睾酮
B、醛固酮
C、胃泌素
D、生长素
E、前列腺素
答案:D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激素的是
A、肾素
B、肝素
C、促红细胞生成素
D、促胰液素
E、维生素D3
答案:B
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激素是由体内的各种腺体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B、多数激素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远距离的靶细胞发挥作用
C、某些激素可以通过组织液扩散到邻近细胞发挥作用
D、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可经垂体门脉流向腺垂体发挥作用
E、激素在局部扩散后,可返回作用于自身而发挥反馈作用
答案:A
幼年时腺垂体功能亢进可引起
A、侏儒症
B、呆小症
C、肢端肥大症
D、巨人症
E、黏液性水肿
答案:D
决定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因素是
A、生长激素
B、糖皮质激素
C、T3和T4的负反馈调节
D、雌激素
E、甲状旁腺激素
答案:C
幼年时缺乏何种激素可引起“呆小症”
A、甲状腺素
B、生长激素
C、醛周酮
D、甲状旁腺素
E、胰岛素
答案:A
二、B
A.幼年时生长素分泌不足B.食物中缺碘C.幼年时甲状腺素分泌不足D.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E.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少
1、呆小症的病因
答案:C
2、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因
答案:B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