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平安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6175263.html“人无骨不立”。骨骼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人体的中流砥柱。健康的骨骼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年龄大一点的叔叔阿姨总说,腿脚不方便,脚发软,起床和躺下都困难等等,不小心骨折后拍片子才发现是骨质疏松。与骨头相关的,缺钙大家都是很熟悉的,但对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和预防方法,很多人还是一知半解。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
在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近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达32.1%;60岁以上人群中,患骨质疏松症已接近四成,发病率居世界常见病第4位。
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后备*骨量减少患病率高达45.9%,其主要危害是骨质疏松性骨折,5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发病率高达15%,同时,发生椎体骨折的女性,新发椎体骨折风险增加5倍,新发髋部骨折风险增加2倍,甚至出现“一折再折,折折不休”,最为严重的髋部骨折,1年内致死率高达20%,致残率达50%,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甚至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但值得强调的是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疾病。那么对于骨质疏松症,我们应该知道些什么呢?
01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骨矿含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但有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常无明显的感觉。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脆性骨折。脆性骨折是指无外伤或轻微外伤情况下引起的骨折。
所谓轻微外伤,一般指在平地或身体重心高度跌倒所引起损伤。
通常脆性骨折在日常负重、活动、弯腰和跌倒后发生,甚至于打个喷嚏、咳嗽一下也会发生骨折。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直接后果,轻则影响机体功能,重则致残甚至致死。
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腰背部、髋部和手臂。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
02
骨质疏松症是如何发生的呢?
在我们的一生中,骨骼会不断的被重建,骨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细胞代谢,有两种细胞在骨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种是破骨细胞,另一种是成骨细胞,以进行骨的改建和重建。而骨头是由胶原蛋白(一种提供基本框架的蛋白质)和磷酸钙(一种硬化骨头的矿物质)组成的,当骨质的流失量超过重建量时就会出现骨质疏松。
03
哪些人更容易得骨质疏松呢?
女性
因为女性骨量比男性低,而且女性通常寿命更长,这意味着她们的骨骼老化也会更严重。另外,女性的钙获取量通常没有男性多。而钙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更年期激素发生的改变会提高女性患骨质疏松的几率。
老年人
大约从25岁开始,骨质就开始退化,原来骨质发育不够致密者,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老年人行动迟缓,动作减少,长期久坐或卧床,都会引起骨质疏松。老年人饮食量减少,营养缺乏,钙摄取减少,而且维生素D含量下降。另外,老年人消化功能差,又造成钙和蛋白质吸收障碍,渐渐地老年人成为骨质疏松的易患人群。
糖尿病患者
主要原因是:①血糖控制不良,多尿导致钙的流失。②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导致钙吸收障碍。③胰岛素抵抗状态下的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影响钙、磷代谢,等等。糖尿病引起骨质疏松已经造成的严重负担,如全身关节疼痛、肌肉痛等,反过来又导致糖尿病难于控制,形成恶性循环,成为骨质疏松的易患人群。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患者
这类患者甲状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增高,促进体内破骨细胞活性增加,使骨钙溶解,从而造成骨量减少。
乳糖酶缺乏症患者
一些人饮用牛奶时,奶中的乳糖不能被消化分解吸收而发生腹痛、腹泻等症,这类人也易患骨质疏松症。另外,男性性功能低下、乱用滥用药物和偏食厌食以及缺少体育锻炼、日光照射少的人均易患此病。
天生偏瘦或骨架较小
骨架较小的人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年龄会更早。人们在20~25岁时骨质密度达到峰值,从30~40岁开始下降。建议30多岁时最应注意增强骨骼健康,具体措施包括:多吃奶制品等富钙食物,多进行跑步和跳跃等冲击力较大的运动。40多岁时,继续保持饮食营养,增加钙镁和维生素D,多做力量训练。
其他人群
长期缺乏运动或长期卧床者;某些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肝病者等者;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人群,均属于骨质疏松症的易患人群。
04
引发骨质疏松的因素还有哪些呢?
疾病及药物因素
1.进食障碍
如厌食和暴食症,会使身体缺乏维持骨骼健康所需的养分。
2.乳糜泻
乳糜泻患者吃含有谷蛋白的食物会对小肠造成损伤。
3.甲状腺功能亢进
服用过多的甲状腺药物也会有一定的作用。
4.化疗
暴露在辐射下会有一定的影响。
5.某些药物
它们包括类固醇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强的松)、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加巴喷丁、苯妥英)。
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不良习惯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患病几率,尤其要当心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钙或维生素D
2.缺乏运动,尤其是力量训练
3.抽烟、酗酒
4.嗜咖啡
5.常喝碳酸饮料
6.食物偏咸
05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
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骨折
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
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06
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很多人可能觉得骨质疏松不是什么病,认为预防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事,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看法。骨质疏松的危险在儿童时期就已存在了,预防骨质疏松应从年轻人抓起。
07
该如何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运动
在成年,多种类型的运动有助于骨量的维持。绝经期妇女每周坚持3小时的运动,总体钙增加。但是运动过度致闭经者,骨量丢失反而加快。运动还能提高灵敏度以及平衡能力,鼓励骨质疏松症患者尽可能的多活动。
营养
营养良好的营养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足量的钙、维生素D、维生素C以及蛋白质。主张钙摄入量成人为~1,mg,绝经后妇女每天1,~1,mg,65岁以后男性以及其他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患者,推荐钙的摄入量为1mg/天。维生素D的摄入量为~U/天。
预防摔跤
应尽量减少骨质疏松症患者摔倒几率,以减少髋骨骨折以及Colles骨折。
药物治疗
有效的药物治疗能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二磷酸盐,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对骨形成的作用特别小。用于治疗和阻止骨质疏松症发展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以及异*酮;第二类为促进骨性成药,包括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异*酮。
外科治疗
只有在因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以后,才需外科治疗。“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及部分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明显缓解疼痛,早期下床活动,避免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08
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生活方式
减少或杜绝烟酒、浓茶、碳酸饮料、浓咖啡、熬夜等影响骨代谢的不良生活习惯。
饮食营养
营养素中的钙、磷、蛋白质是构成骨骼的主要物质,体内钙、磷缺乏,蛋白质含量少以及钙磷比例失调是造成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饮食上要做到膳食均衡,食物多样化,多吃奶制品、深色蔬菜、海产品、坚果类等含钙丰富及充足维生素D及C的食物。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ml含Camg)、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精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
适量运动
强调负重类运动,并经常接受日晒。每天做一些有益身体的舒缓类的活动,比如太极拳,慢跑,体育活动等。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保护措施,注意跌倒风险的疾病。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
总之,防治骨质疏松,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程。什么时候开始预防都不算早,所以要尽早开始关爱骨骼;什么时候采取治疗都不会太晚,所以被确诊为骨质疏松后,要积极进行相关治疗。
点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小程序免费问诊
往期回顾
这几种疫苗成年人也要打,99%的人都不知道如何预防这些冬季高发疾病?家长们一定要收藏神药“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谁才能救命?
寰宇健康
上海市闵行区闵北路号
新虹桥医学医技中心7层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