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患2型糖尿病15年,一直在吃二甲双胍,刚开始效果还不错,血糖空腹6左右,餐后7-8之间,但近几年血糖开始失控,二甲双胍从每天2片增加到最大剂量每天4片,可是血糖还是没降下来,空腹血糖11,餐后14、15,还出现了瘙痒、乏力现象。张先生的情况并非个例。众所周知,胰岛素是人体唯一的降血糖激素,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衰退,自身分泌的胰岛素越来越少,对药物的依赖就会越来越大。但药物也要依赖剩余的胰岛功能发生作用,比如二甲双胍属于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解决胰岛素抵抗的问题,所以到了最后,即使药物加到最大剂量,血糖还是无法达标。持续的高血糖还会引发皮肤瘙痒、乏力等症状,严重的损伤血管、神经,引发严重的并发症。而张先生现在面临的是随着胰岛功能的下降,自身分泌的胰岛素越来越少,依附于胰岛素起作用的二甲双胍的效果也相对有限,满足不了人体的控糖需要了。所以,只有解决胰岛素分泌量的问题,才能实现血糖的稳定,以及减少人体对药物的依赖。短期的解决方法是,根据张先生的自身情况,适量加服胰岛素促泌剂类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来补充胰岛素的量,暂时稳定住血糖;长期则需要在日常通过一些非药物方法,修复与代谢相关的组织器官细胞,改善胰岛功能,增加自身胰岛素分泌量,以实现长期的血糖稳定和减药目的。张先生根据指导,三餐前加服mg那格列奈,短期内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第一个月,空腹血糖降到8点多,餐后血糖降到10以下,皮肤瘙痒的症状得以缓解,体力有所恢复。经过3个月的非药物调理,随着胰岛功能的提升,血糖逐渐下降,减停那格列奈,早晚各服用一片二甲双胍,血糖在空腹5-6,餐后7-8,身体状态良好。5个月后,停服二甲双胍,日常配合运动和饮食调理,血糖平稳,未出现不适症状。非药物方法的关键在于这类营养的补充:我们都知道骨质疏松了要补钙,贫血了需要补铁,那么胰岛功能受损了,需要补充什么呢?通过对现代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发现,细胞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过程中,有一种物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就是肽。自然界的肽有上万种,每一个器官组织所需要的肽也不相同,通过特殊途径提取,并且外源性补充,就有机会实现胰岛功能的恢复。目前,世界各国科研人员,都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我国的科研人员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公益解答血糖疑问
您是否降不下来?
怀疑药用得不对?
不知道怎么靠吃饭、运动来降糖?
广州市二型糖尿病研究所《精编控糖科普大全》,教您学会合理用药、饮食、运动,让你不花钱也能控好血糖!控糖资料限时免费领取。
领取方法:长按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