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偶尔出现“疫苗不良反应”报道,经过二次传播,容易引发人们对于预防接种的质疑,甚至引发家长恐慌,认为不接种更安全!那么疫苗,究竟要不要打?莫要因噎废食!公众误解疫苗,最终会误了公众健康在国外,有几起非常著名的案例。年,英国有报道称接种白百破疫苗后发生36起严重神经系统反应。电视新闻持续报道此事,公众丧失信心,导致接种工作中断,接种率从81%大幅下降到31%。但随着疫苗接种率的下滑,发病率由接近之前1/10万上升至/10万~/10万,从而形成了百日咳的疫情。发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疫苗接种并不是纯粹的个体选择,人群疫苗接种率要达到一定的比率,才会形成人群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不同疾病,在达到的接种率要求不同,目前我国对免费疫苗的接种率指标统一定为90%,当然这其中也融合了管理要求。所以说,如果人们因为误解认为疫苗接种不安全,都选择不接种疫苗,很可能造成传染病大规模流行的严重后果。日本在同一时期也因为媒体报导白百破疫苗的不良反应而发生了与英国几乎完全相同的一幕:白百破疫苗接种率从年的80%下降至年的10%;年百日咳疫情流行,出现1.3万余病例,41人死亡的后果。同样的事件,年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一篇论文,称麻腮风疫苗可能引发自闭症,经媒体报道后,不少家长拒绝为孩子接种该疫苗。6年后,英国麻腮风疫苗接种率由最高时期的92%降至81%。该论文观点还波及欧洲其他一些国家和美国,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疫苗抵制”运动。但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等机构开展了长期研究后,最终并未发现麻腮风疫苗与自闭症存在关联。年,英国医学总会吊销了该论文作者的行医资格,《柳叶刀》也撤下了相关论文。但自论文发表以来,被波及国家中已经积累了大量未接种疫苗的的麻疹易感人群,麻疹疫情一触即发。8年,英国麻疹病例10年来首次超过0例,英国为此发出流行病警告。年3月-年2月,欧洲经济区国家和克罗地亚共报告例麻疹病例,其中英国报告例。例麻疹病例中,例(82%)未接种疫苗、例(13%)只接种了1剂次疫苗(常规应该接种2剂次)。1岁~4岁儿童中,77%的病例没有进行疫苗接种。疫苗,再见!你愿意回到没有疫苗的年代吗?因为疫苗不良反应,就认为疫苗无用的人,可能很难想象在疫苗发明之前世界流行病的情况。中国民间过去有“孩子出过疹和痘,才算解了阎王扣”的说法。“疹”即麻疹,“痘”为天花,大意是说,孩子出生后,经过麻疹和天花的考验,才算真正成活下来。而中国民间的这个说法,放之四海皆准,因为国界和人种完全无法阻挡当时的传染病。天花是除鼠疫之外最恐怖的人类杀手,其恐怖之处在于:①通过空气传播,传染性极强;②高达30%的病死率;③幸存者的皮肤会遗留大量疤痕,天花也由此得名。据估计,18世纪欧洲死于天花的人多达1.5亿,按30%病死率推断,感染过天花的人数高达5亿。18世纪,天花传到澳大利亚,杀死50%的当地原住民。在更早的时候,天花由欧洲殖民者故意传播给美洲毫无免疫力的印第安人,几乎造成印第安人灭绝。麻疹的病情相对轻微(发热、出疹为主,病死率不超过1%,一般不留后遗症),但传染性极强,几乎每个人都会罹患麻疹,发病率最高(/10万)可超过出生率。如果没有疫苗,多数人在成年前就会感染麻疹。当时,麻疹和天花,再加上鼠疫、霍乱等传染病在全球肆虐,人类的平均寿命不到40岁。在那样一个瘟疫不间断流行的恐怖时代,传染病是当时人类健康的头号敌人,甚至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历史进程。任何一个精神正常的现代人,都不太可能想重现这样的过去。人类发明的第一个疫苗就是针对天花的牛痘疫苗。从年起,人类可以被分成两个群体:种过牛痘者和没种过牛痘者。发明于18世纪末的牛痘疫苗,经过多年的推广和接种,终于帮助人类成功控制天花。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病毒已从地球的自然环境中被彻底铲除,人类消灭了天花,全球范围内停止普种牛痘。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牛痘疫苗绝非一种安全的疫苗,且不说其留下巨大的疤痕影响美观(几乎%的发生率);如果接种时的剂量没掌握好,或是疫苗液不小心弄到身体的其他部位,都可能引发严重的感染,有些感染是致命的。可是相对于天花的三大恐怖威胁,牛痘疫苗的这些风险还是能够接受的。我国从年代研制出麻疹疫苗后,就不断改良工艺和推广接种。我国的麻疹发病率也从上世纪50年代的平均/10万降至目前的10/10万以下,下降了99.8%,这几乎全部是麻疹疫苗的功劳。同时,麻疹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或报告率在众多疫苗种类中并不算高。我国年实际监测到的麻疹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率为15.4/万剂,在所有30多种疫苗中安全性仅次于脊灰减活疫苗,所有疫苗平均的不良事件报告率为35.6/万剂。接种疫苗打还是不打?第一,疫苗是安全的,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明确给出的结论。就拿目前的流感疫苗来看,其安全性是较好的。流感疫苗也会出现接种反应,如引起局部红肿、极个别人会有发热,但很快都会自愈。对于不良反应的出现,有的可能是由于个人体质,有的可能是因为过于紧张,也有可能因疫苗纯度不够高而导致的。
第二,疫苗并不总是起作用、永远有效。大部分疫苗,能提供80%~95%的保护,客观地说,如果个注射过疫苗的人处在会感染疾病的环境中,可能有5至20人会感染。这种高比例的保护,确保某些疾病在人群中不会大范围扩散。另外,临床已证明,如果接种过疫苗的儿童感染了某种疾病,比起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儿童,病情会轻微很多。
因此,医学认为,定期、适时接种疫苗是很有必要的。面对疫苗风险,我们需要用更科学、更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而不是因噎废食。如果因为小概率的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而批判疫苗无用,甚至拒绝接种疫苗,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公众更不愿意承受的疫病流行。稿件来源:疫苗中生办公室本期编辑:任诗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