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糜尿鉴别诊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丨疫苗上市了一个多月,为啥全球疫情越 [复制链接]

1#

疫苗已经上市一个多月,可新冠疫情没有一点减缓的意思,前几天全球新冠感染人数突破了单日80万的最高记录,重灾区的欧美疫情持续爆发,美国单日死亡超人、10天死亡超3万人。

不仅伤亡人数越来越多,防治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病毒在英国已经突变,新病毒传染性比老病毒高70%,就是说原先只能传染1个人,现在就能传染1.7个人了。这效果立竿见影,英国近期确诊人数暴增,每天都超过5万,总确诊人数已排到世界第五位,而排在前边4个国家,人口都是英国的好几倍,可见这个变异病毒非常厉害。

拿到疫苗的国家,接种工作还是比较努力的,但依然没能减轻疫情,欧美人不愿戴口罩、不愿停止聚会,把抗疫的希望寄托在疫苗上,很可能是空欢喜一场。

一、疫苗跟不上病毒的变异

说疫苗是场空欢喜,其实是说疫苗的很多效果,只是理论上的数据,在现实中操作起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就说病毒变异吧,新冠病毒很脆弱,60度的温水泡一个小时就死了,但低等生物的生存之道是大量繁殖,像蚂蚁一样,每感染一个人,病毒就至少繁殖一次,现在全世界累计确诊已经快1亿人了,而病毒每次繁殖都有可能突变,专家估计已经产生了数千个病毒变种。

大多数变种其实还好,危害性也就那样,但数量一旦太多,难免出现几个恶性的变异病毒,英国的变异病毒就是传染性太强,让人更容易中招。

欧美的疫苗是用mRNA技术做的,这是一种转基因技术,理论上可以对付大多数新冠病毒,目前对英国的变异病毒效果还可以,但对南非和美国的新变异就难说了,不少专家担心会没用。

总之,病毒每天都在变异,疫苗对新病毒失效是早晚的事,之后就得开发新疫苗,这就成了一个拼手速的游戏:病毒在前边不断变异、拼命传播,人类跟在后边擦屁股、日夜赶工开发新疫苗。

二、mRNA疫苗从没给人用过,安全问题大

同学们需要了解一件事,疫苗的开发是个慢功夫,运气好的话一般也需要18-24个月,这次新冠疫情紧急,欧美也好、中国也好,都属于超常规研制疫苗,不到一年就做出来了,尤其是欧美的mRNA疫苗,是个全新技术,安全性有很大的疑问。

医药开发成功率很低,需要大量资金填坑,所以基本都是医药巨头们在干,而目前的两种mRNA疫苗,是德国BioNtech和美国莫德纳公司研发的,这是两家很小的私人创新型公司,开张也就10年,这次的疫苗是他们俩第一款上市的产品,在此之前,他们就像个大学实验室,做做试验、写写论文,没有任何的工业制造经验,更别提要为几十亿人服务!

这里多说一下德国的BioNtech公司,疫苗研发出来后,为了卖疫苗,就在全球找代理商,他们在中国找了复星药业,中国之外的全球市场,就交给辉瑞代理。

但川普的风格,大家都懂,非要收购BioNtech,把他变成美国公司,德国当然坚决反对。这时公司的股票不断暴涨,市值已经到了亿美金,辉瑞拿不出太多的现金收购,这才罢手。

辉瑞最初就是个卖货的代理,和我国的复星药业一样,对疫苗的研发没任何贡献。但美国的疫情这不是一直在爆发嘛,有大把的病人,BioNtech的疫苗要做临床测试,这时辉瑞组织了一下志愿者,后期跟踪、回收一下数据……,现在能辉瑞疫苗、辉瑞疫苗的叫着,只能说是“强行冠名”,美国的霸权的体现吧。

看到这里,大伙应该就明白了,mRNA疫苗是两家小公司研发的,用了最前沿的转基因技术,“最前沿”的意思是说,这技术从来没给人做过疫苗,现在要给数十亿人往身体里打、改变人类细胞,是不是太莽了?

转基因技术诞生以来,一直争议不断,虽然可以让农作物增产,但危害性也一直被质疑。这也是我国互联网界的热门话题,啥时候提起都是一场口水战!咱们今天就不展开说了,就说一点:虽然现在的科技水平还无法下结论,但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世界主要国家都禁止种植转基因主粮,我国也不让种,仅允许进口转基因大豆,国内种的还是非转大豆。

转基因植物被人吃了后,只是在肠道里消化吸收,并不会直接进入人体组织,不影响人类自身的细胞,而现在mRNA疫苗,直接注射进入组织内部、改变细胞的合成,长期影响难以预料。

这种技术到底有没有危害性?短期内没有科学结论,不管是说没害的、还是说有害的,都证据不足。人类应该保守一点,参照对转基因农作物的态度,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至少不能几十亿人规模的使用mRNA疫苗。

万一它是个潘多拉魔盒,怎么办?这可是几十亿人在用的东西。

很多专业人士都在担心,美国的医护人员有29%不愿意打这个疫苗,全体民众中也有40%的人不愿意打。

民众的抵触情绪,让疫苗接种工作进展缓慢,到1月中旬美国接种人数只有多万,不仅时间慢了很多,人数也不到原计划的一半。

欧洲的情况也差不多,愿意打疫苗的人占比并不高,最低的法国只有54%。

这使得疫苗接种的速度很慢:英国接种了万人、意大利73万人、德国50万人、法国14万人。

用疫苗获得群体免疫,打疫苗的人比例至少要到70%。道理也不复杂,比如一个班级只有1、2个同学打了疫苗,病毒可以继续在剩下的几十个人中传播,丝毫不受影响,只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同学打过疫苗,病毒的传播速度才会慢下来。

按照这个比例,接种疫苗的数量美国需要达到2.3亿人、英国要万人、意大利要万人、德国要万人、法国也要万人。目前他们的完成率在0.3%-5%之间,就是个零头。

大伙还要了解一件事,疫苗产生的抗体会慢慢减弱,时间太长就没用了,BioNtech和莫德纳公布的抗体有效期最长是8个月,也就是说8个月以后,最早接种的人就需要重新打疫苗,不然就和没打过疫苗一样了。

我们用美国做个例子,他们需要在8个月内给2.3亿人打疫苗,每个月就是近万人,现在已经过去一个月,只有多万人打了疫苗,而完整的疫苗需要两针,现在打完两针的人只有37万了,任务完成率1.2%。

每月万人要打疫苗、就是万针,连续做8个月!

嗯嗯,请保持姿势,从第9月开始,重新再做一遍……疫情不止、生命不息、药不能停!

任务艰巨了点,别说川总做不来,换谁当美国总统,这活也干不了。

三、想用目前的疫苗群体免疫,很难!

这事别说美国干不了,放在我国也非常困难,8个月内要给10亿人打疫苗,第9个月开始,还得重新来一遍……想想就头大,就算我国人民勤劳勇敢,怕也得花天大的代价,别的国家想都不用想了。

这说明方案可能是错的,目前的疫苗很难根除新冠病毒。

在人类历史上,只有一种病毒是用疫苗干掉的,彻底从地球消失,这就是天花,天花传染性比新冠还大、致死率30%,非常恐怖。但天花病毒有个弱点,人一旦产生了抗体,就会伴随人的一生,不会消失,这才能通过种牛痘疫苗,获得群体免疫。

所以,疫苗产生的抗体,能保持多久是个关键,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使用方法,肝炎抗体能保持至少五年,一般隔五六年打一次。流感抗体只能保持几周或几个月,所以对流感防治效果就不太好,人们也不太指望流感疫苗,能增加一点抵抗力就算了,大多人都是硬扛。

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比较像,BioNtech和莫德纳说是8个月的有效期,但目前看起来效果不太稳定。

欧美出现不少病例,都是打过疫苗的人,依旧感染了新冠,比如下边这个德国的养老院,一下出现20多个感染者,mRNA疫苗宣传的95%的保护率,看起来是达不到的。

美国议员也是头一批打疫苗的人,目前的中招比例也高的离谱。

通过现在的疫苗要达到群体免疫,很难行的通,目前的稳定性不好、有效期也太短。

四、新冠难治,心病更难治

聊到这里,大伙应该看明白了,对付新冠这种高传染性病毒,还是得先打断传播链,没有这第一步,只靠目前这几种疫苗,起不了太大作用。

我国的小伙伴都是亲历者,咱们去年4月份就控制住疫情,重要的前提就是口罩+隔离,那会儿没有疫苗,也不靠神药瑞德西韦,国内的病毒基本消灭干净。

现在欧洲很多国家也明白过来了,不戴口罩、不搞强制隔离是不行了,圣诞前德国就开始强制封锁,当然他们的措施和我国不能比,只是限制民众在家周围的15公里活动、限制聚会规模、跨境出入要提供核酸检测报告。

就这水平的封锁,民众的反对也很激烈,默大妈泪洒会场,才用悲情打动民众,勉强把*策推下去。效果应该还可以,大家也慢慢适应了,这才赶紧延期了两次,封锁到4月份。

法国也是从圣诞前就强制封锁了,直到现在也没解封,虽然疫情也还没控制住,但比起美国、英国还是好多了。

德国、法国的强制措施,还差了点意思,但也算很大进步,欧美国家崇尚个人自由,隔离很难实施,默克尔也只能打打悲情牌,呼吁大家待在家里别出来。

戴口罩问题也很难,在欧美人的观念中,只有病人才会戴口罩,这是西方的传统文化,咱们也不好说太多,但病人真的能戴上口罩吗?

下图是美国国会抗议活动现场,组织者反对戴口罩、鼓励相互拥抱,在这种氛围下,就算是真的新冠病人,怕也不会戴口罩。

而那些戴上口罩的人,很多也就是做做样子。

所以“病人才戴口罩”的说法,就是个借口,背后的原因是不愿意做个人牺牲,不愿有一点点不爽、不舒服。

社会隔离做不下去,情况也差不多,表面上是为了维护“个人自由”,本质上是不愿意让自己的生活有一点点不爽、不舒服。

新冠现在每天死亡人,这种灾难下,最近两天奥地利、荷兰还爆发了“反强制封锁”的抗议活动,真不知道这些人脑子在想啥。

打断新冠传染链,是一个集体活动,需要所有人都参与进来、步调一致,如果大家只图自己爽、只讲个人权利,不承担社会责任,那么戴口罩、隔离永远也做不到。

极端的个人主义,导致了欧美抗击新冠的失败,这是心病。

五、自私导致新冠在全球蔓延

个人自私起来就不愿被隔离、戴口罩,只要自己生活不被打扰,哪管疫情满世界蔓延。这些人组成的国家,碰到事情只管自己的死活,疫情刚爆发时,美国抢了德国、法国、加拿大的口罩,盟友之间也不给一点面子。

口罩都抢成这样,疫苗的开发就更是只考虑自己,mRNA疫苗制作成本倒是不高,但运输和储存需要-70℃,发达国家一时也手忙脚乱。

荷兰设备不足,延误了快一个月还没接收疫苗,法国勉强开工,但浪费很大,很多疫苗变质或失效。

mRNA疫苗要保存在-70℃的低温下,运输起来很困难,现在设计出一种专用的保温箱,叫“披萨箱”,长下图这样,

这箱子密封的情况下能保存mRNA疫苗15天,如果能每隔5天补充一次干冰,可以保存30天,有这种箱子就能用常规物流,运输mRNA疫苗了。

但问题来了,打开披萨箱、加干冰都需要专业人员、或专业培训,常规物流的司机大叔会操作吗?

mRNA疫苗的运输、分销、接种等环节,需要大量的硬件建设、技能培训,别说广大第三世界了,就是我国这样的基础设施还不错的国家,都很难应付。

所以,mRNA疫苗在研发之初,就没考虑第三世界能不能用,可第三世界有多个国家、65亿人,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就永远窝在自己家不出来?

就算欧美人不出来,还会有大量的难民往欧美跑!欧美常年与邻为壑,搞出个“环欧美贫穷带”,中东、北非、墨西哥、中美洲,都是难民发源地,每年有数十万的难民涌向欧美,怎么破?

新冠这种传染病,和贫穷一样,如果不是全人类一起消灭,关起门来是没用的,防不胜防。要想全世界都控制住新冠,还是得做方便、便宜的灭活疫苗才行。

但欧美国家不愿做灭活疫苗,因为赚不到钱!

世界医药巨头几乎全是欧美公司,他们的工作基本都是以利润为核心的,放在平时这也没大错,但新冠已经闹成这样了,还这么在乎利润,那就有问题了。

灭活是传统技术,医药巨头们要做的话,根本不是个事,流感疫苗就是灭活疫苗,每年使用量也不小,可见不是他们不能做。

但新冠疫苗的量要比流感大太多,要做灭活新冠疫苗,就得扩建新厂房,这是一笔不小的钱,另外灭活疫苗要给第三世界国家用,也卖不了高价,搞不好还得大量捐赠,靠灭活疫苗赚钱是没戏的。

既然赚不到钱,欧美的医药巨头们就没兴趣干了!

六、价值观不同,中国和欧美的抗疫差异巨大

疫苗问题聊到这里,就得说回咱们中国了。

我国从一开始就没想过在疫苗上赚钱,只想尽快的把疫苗做出来,所以在五种疫苗上同时动手:灭活、重组蛋白、腺病毒载体、流感疫苗载体和核酸疫苗,不仅五个方向上齐头并进,还为增加成功率,派了多个团队同时在做。

同学们要了解一件事,开发疫苗的失败率比较高,并不是说技术水平高就一定能成功,有时候是靠天吃饭、偶然性比较大,看下欧美医药巨头就知道了,如果嫌灭活疫苗不赚钱,不想做的话,那你做别的疫苗也行啊!

有吗?没有!

要不是两家小公司搞出mRNA疫苗,欧美现在的新冠疫苗就推光头了,这也反过来说明,从没在人身上测试过的mRNA,很可能是个半吊子疫苗,被欧美*客霸王硬上弓的可能性很大。

而中国的集团攻关模式,成绩还是不错的,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的疫苗就有5支,其中腺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都是先进的基因技术,而且有成熟的实践经验,比如腺病毒疫苗的研发团队,就是陈薇院士的团队,前几年成功开发的埃博拉疫苗,用的就是腺病毒载体技术。

这里多说一句灭活疫苗,这种技术最传统,效率看起来不高,但好处是用了快一百年,安全性好、成功率高,用灭活疫苗做保底,先确保有安全疫苗可以用,好过孤注一掷、用华丽的新技术搏命,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事后证明,中国的灭活疫苗,这一手很稳。

前一段,特斯拉的老板马斯克有一个访谈,他最近一两年不停的往中国跑,可以看看他的感受:

中国做事习惯了以人民福祉为目标,经济账放在后边,在疫苗这事上,中国一开始就是保证最快、最可靠的研发出来,不仅中国人能用上,全世界第三世界国家、穷人也得有疫苗可以用。

东西方的价值观不太一样,我国是把全人类看作同一个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疫情控制的很好,本来可以扎紧篱笆、严控海关,美美的过日子,疫苗的急迫性并不强。

那为啥还这么着急的开发疫苗呢?

我国并不想关起门过小日子,希望全人类都能摆脱新冠的威胁、希望全世界75亿人都能健康。

不仅疫苗不算经济账,在其他抗疫工作上,我国也不算经济账,比如疫情爆发,停工停产持续一段时间后,欧美都在尽快复工,他们流行的观点是“再停工下去,到时没病死、也会穷死饿死”。

但我国可不这么看:疫情不控制住、绝不开工,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才是第一位的,钱没了今后还可以赚。

最后再说一个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当疫情爆发医疗设备不足时,欧美一般的做法是把生存机会留给年轻人,很多老人被硬生生拔掉呼吸机,活活憋死……

欧美的理论是:如果只有一个人能活下来,年轻人的生命更长,让年轻人活下去更有价值……

怎么说呢,猛的一听也有道理,丢车保帅嘛!

但仔细想想,总觉得心里不舒服,我国是文明古国,自古就有祖宗崇拜,过年过节,讲究的人家要祭祖,不讲究的人家,也得烧点纸钱什么的。

尊老爱幼是我们的千年传统,拔老人嘴巴里的呼吸机?!这事中国人做不出来。

年1月23日武汉封城,第二天是中国大年三十,全国人民都没心思看春晚,低着头刷着手机、看一队一队的救援队飞赴武汉。

那时候,我们还没彻底搞明白新冠是咋回事,只知道这病会死很多人,那会去武汉救援的人都很勇敢,像上战场。

从那时开始,我国就没放弃过任何一个新冠病人,不管他/她有多老迈。

蛐蛐的老家陕西,有一个老太太从疫区跑回来,还隐瞒行程,最后被确诊了,很多人都骂她!骂归骂,但前后治病花了80多万元,这都是国家掏的钱,老太太家一分钱也没花。

老人的命也是命,一个都不能少,都得救回来。

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两者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中国和欧美的理解不太一样,两种价值观、两种世界观,造成两个地区的新冠疫情的巨大差异。

两种结果,我们都看到了。

(全文完)

字,文章很长,感谢阅读!原创不易,觉得不错就顺手点个在看吧,能分享到朋友圈、传播正能量就更好了!

十月蛐蛐

下一篇还得努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