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飞轻(《本经》),天荠、伏猪、伏兔、飞雉、木禾(《别录》),飞廉蒿(《千金翼方》),老牛错(《黑龙江中药》),红花草、刺打草,雷公菜(《湖南药物志》),大力王、枫头棵。飞帘(苏医《中草药手册》)。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飞廉的全草或根。
原形态:二年生草本。茎直立,高70~厘米,具纵条棱,并附有绿色的翼,翼有齿刺。下部叶椭圆状披针形,长5~20厘米,羽状深裂,裂片的边缘具刺,上面绿色,具细毛或近平光滑,下面初具蛛丝状毛,后渐变光滑;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2~3枚,着生于枝端,直径1.5~2.5厘米;总苞钟形,长约2厘米,宽1.5~3厘米,苞片多层,外层较内层逐渐变短,中层苞片线状披针形,先端长尖成刺状。向外反曲,内层苞片线形,膜质,稍带紫色。花全部为管状花,两性,紫红色,花管长15~16毫米,先端5裂;雄蕊5,花药合生;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椭圆形,长3毫米,顶端平截,基部收缩;冠毛白色或灰白色,长约15毫米,呈刺毛状。花期6、7月。
西藏以同属植物科刺飞廉作飞廉入药,其特征:茎具翼,有刺,幼时被白色柔毛。下部叶具短柄,上部叶无柄抱茎;叶片披针形或倒披针形,羽状浅裂,边缘有齿,齿上有针刺。头状花序单生;总苞片数层,先端具刺;花紫红色。瘦果椭圆形,稍扁,具光泽;冠毛白色多层,基部合生。
生境分部:生于荒野道旁。
资源分布:分布全国各地。
采制:夏、秋季花盛开时采割全草;春、秋挖根,去杂质,鲜用或晒干用。
栽培:适宜温暖或凉爽气候,耐寒和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栽种。种子繁殖,春季3.4月播种,条播或穴播,行株距0.45m×0.3m,每穴播种5.6粒,覆土3cm左右。播种后10天左右出苗。苗出齐后需行间苗一次,每穴可留壮苗1~2株。雨季注意排水以防烂根。
性状鉴别:茎圆柱形,直径0.2-1cm,具纵棱,并附有绿色的翅,翅有针刺,质脆,断面髓部白色,常呈空洞。叶椭圆状披针形,长5-20cm,羽状深裂,裂片边缘具刺,上面绿色,具细毛或近乎光滑,下面具蛛丝状毛。头状花序干缩,总苞钟形,*褐色,苞片数层,线状披针形,先端长尖成刺向外反卷,内层苞片膜质,带紫色。花紫红色,冠毛刺状,*白色。气味微弱。
性味:苦,平。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咸,有毒。"
④《西藏常用中草药》:"苦,凉。"
归经:肝、肺、膀胱
药理作用:利胆。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治风热感冒,头风眩晕,风热痹痛,皮肤刺痒,尿路感染,乳糜尿,尿血,带下,跌打瘀肿,疔疮肿毒,汤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鲜品30-60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掺
注意:血虚及脾胃功能弱者慎服。
各家论述:1.《本经》:主骨节热,胫重酸疼。
2.《别录》:治头眩顶重,皮间风邪如蜂螫针刺,鱼子细起,热疮、痈、疽、痔,湿痹,止风邪咳嗽,下乳汁。益气明目。
3.《药性论》:主留血。
4.《唐本草》:疗疳蚀,杀虫。
5.《四声本草》:小儿疳痢,为散,以浆水下。
6.《纲目》:治头风旋运。
7.《西藏常用中草药》:凉血,止血,散瘀消肿。治各种出血,跌打瘀肿,恶疮,烧伤,烫伤。
8.苏医《中草药手册》:祛风,利湿,清热,消肿。治乳糜尿,尿血,尿路感染,流感,白带过多,月经过多;外用治疗疮肿毒,痔疮肿痛。
配伍:1.配小蓟:小蓟与飞廉皆能凉血止血,解毒消肿,止血不留瘀,均善治尿血证。然小蓟偏于利尿,长于治*疸水肿,小便不利等症;飞廉则偏于祛风利湿,治皮肤瘙痒,风热感冒等症。两者相须配伍。凉血止血,解毒消肿,清热散瘀力增,常可用于热结尿血,疮疡痈肿等证。2.配荆芥:荆芥芳香而散,气味轻扬,性温而燥,以辛为用,以散为功,偏走上焦,炒黑入药,又入血分,可发散血分郁热;飞廉味苦、微辛,性平偏凉,亦善入血分,功能祛风止痒,凉血清热。两药皆能发散,然一温一凉,相辅相成,清血热,祛风止痒,相使配伍,可用予皮肤搔痒等证。3.配桑叶:桑叶味苦、甘,性寒,入肺、肝经,质轻气寒,轻清发散,既能疏散在表风热,又能泄肺热,滋肺燥,止咳嗽及散风热,清肝热兼凉血止血;飞廉功能祛湿散风,凉血止血,止血不留瘀兼解毒消肿。一偏于散风热,滋肺燥,一偏凉血止血,散瘀消肿。两药相配,祛风热痹痛,疏风解表及治血热妄行力增,实为相须妙对。4.配儿茶:两者皆能清热凉血,解毒消肿。然儿茶偏苦涩燥敛,长于生肌敛疮;飞廉苦辛发散,长于祛风燥湿,兼可散瘀。两药相须配伍,一散一敛。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消脖敛疮功力增强。常可外用治疗痈疽肿毒及金疮出血。
附方:
①治关节炎:老牛错(全草)一斤,何首乌三两,生地半斤。用酒浸泡一周,每天服一小杯。(《黑龙江中药》)
②治无名肿毒,痔疮,外伤肿痛:老牛错茎叶,捣成泥状,敷患处。(《黑龙江中药》)
③治疳匿蚀口齿及下部:飞廉蒿烧作灰,捣筛,以两钱匕服(每次煎两小时),每日服二次。(江苏《中草药新医疗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