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种庄稼的人来说,24节气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比如:清明的时候,我们会在地里种点蔬菜;芒种的时候,我们就要收割小麦种植稻谷;立秋前后就要收割稻谷。立冬的时候,深秋的蔬菜已经卖到市场上了,而冬至则意味着新的一年,在农村有“冬至大于年”的说法。最近笔者听村里老人说“七年难逢九月闰,百年难逢初一春”,那么年何时立春?
位于24节气之首的“立春”,意味着四季再次迎来新的循环,立春之后万物复苏,农民也要扛着锄头到地里春耕了。距离年还有2天时间,春节过后就会迎来“立春”节气。相信细心的朋友都发现了一个问题,年竟然没有立春!这主要是因为历法差异造成的,导致年立春这一天跑到了农历年。那么“七年难逢九月闰,百年难逢初一春”这句俗语该怎么理解?
相信大家对于闰月并不陌生,毕竟每19年就会有7个闰月,也正是因为闰月,导致有些年份有25个节气,有些年份有23个节气,所以立春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其实闰月比较普遍,但闰九月就比较稀罕了,7年都未必能遇到一次闰九月。而立春和正月初一在同一天更为罕见,年都很难遇到一次。很多农民认为,如果哪一年立春和正月初一在同一天,那么这一年庄稼收成就会多一些。
笔者特意了解了一下,在最近年里,只有年和年有闰九月,而即将到来的年就是比较特殊的年份。而正月初一和立春在同一天,则会出现在年。年立春在阳历2月4号,正好在大年三十这天。
其实年收成并不好,受天气影响小麦生长受到阻碍。玉米也因暴雨天气导致倒伏比较严重。如果年真能像老人说的那样是个“丰收年”那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