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糜尿鉴别诊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渔阳里2号见证一个崭新时代的黎明 [复制链接]

1#

老渔阳里2号:见证“一个崭新时代的黎明”

路军

20世纪20年代,有着“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租界林立、华灯璀璨。“富人乐洋洋,吃肉穿绸不费力,穷人昼夜忙,屋漏被破无衣食”。繁华的背影下,是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年立春过后,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老革命党人柏文蔚的公馆逐渐热闹起来。即便在堂间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会客谈话以十五分钟为限”的小黑板,依然挡不住设于这里的《新青年》编辑部“往来无白丁”,更挡不住工作生活于此的“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谈笑有鸿儒”。

老渔阳里2号

历史风云激荡,时代浪潮汹涌。鸦片战争后,被迫开埠的上海得风气之先,也享受着工业文明带来的海纳百川与兼收并蓄。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翌年改名为《新青年》)。年初,陈独秀赴北京大学任教,《新青年》编辑部遂迁至北京。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先后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并把他负责的《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编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鲜明地举起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旗帜。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因宣传革命思想被捕。年2月,被北京警察厅“保释戒豫”的他出走未归,后经调查原来“系确赴上海”。回到上海后,陈独秀继续租住在柏文蔚公馆,《新青年》编辑部也随之迁回老渔阳里2号。紧接着,邵力子、李达、李汉俊、陈望道、沈雁冰、施存统等一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也先后在这里聚集,碰撞出灿烂的思想火花。

早在年,列宁就预言:“由于在中国将出现更多的上海,中国无产阶级也将日益成长起来。”年的上海,拥有着50多万名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四分之一,是当时我国工人阶级最为密集的城市。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率先支持爱国学生运动,引领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作为当时世界工人运动的领导者,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也在密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