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价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作者:医院欧阳佩佩
恶心呕吐
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通过胃的强力收缩,导致胃部或肠道内容物,经食管由口腔排出体外的现象。如果频繁、剧烈的呕吐,则会妨碍饮食,导致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营养障碍,还会引发食管、胃损伤等并发症。止吐药主要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剧烈呕吐,是非特异性的治疗措施,使用前应明确病因。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各种不同的止吐药吧。见如下表:
止吐药的分类及注意事项
1、5-HT受体拮抗剂
代表药物:
昂丹司琼
作用机制:
拮抗位于周围和中枢神经局部的神经原5-HT受体
注意事项:
可能会引起QT间期延长,并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充血性心力衰竭、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慎用;腹部手术后不宜使用本药,以免掩盖回肠或胃扩张症状。
2、吩噻嗪类
代表药物:
氯丙嗪
作用机制:
与其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及中脑皮层通路的多巴胺(DA2)受体有关
注意事项:
基底神经节病变、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骨髓抑制、青光眼、昏迷者禁用。用药期间定期检测肝功能和白细胞计数,不宜驾驶、操作机械、高空作业和饮酒。
、苯甲酰胺类
代表药物:
甲氧氯普胺
作用机制:
为DA2受体拮抗剂,对5-HT受体也有轻度抑制作用。可作用于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CTZ)中多巴胺受体而提高CTZ的阈值
注意事项:
有潜在致畸作用,孕妇不宜应用。大剂量长期应用可能因阻断多巴胺受体,胆碱能受体相对亢进而致锥体外系反应(肌震颤、发音困难、共济失调等),儿童及老年人谨慎使用。不可用于因行化疗和放疗而呕吐的乳癌患者。
4、丁酰苯类
代表药物:
氟哌利多
作用机制:
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
注意事项:
锥体外系反应较重且常见,急性肌张力障碍在儿童和青少年更易发生。
5、NK-1受体拮抗剂
代表药物:
阿瑞匹坦
作用机制:
是人P物质神经激肽1(NK1)受体的选择性高亲合力拮抗剂
注意事项:
应避免与CYPA4抑制/诱导剂合用,与华法林合用可能会降低凝血酶原时间的INR值。
6、抗组胺药
代表药物:
苯海拉明
作用机制:
拮抗H1受体
注意事项:
60岁及以上老人使用苯海拉明更易出现头晕、镇静和低血压,应慎用。新生儿、早产儿禁用。
7、糖皮质激素
代表药物:
地塞米松
作用机制:
可通过抗炎及抗毒素的作用减轻外周神经的损害,保持正常的胃肠动力,从而减轻呕吐。
注意事项:
尽量不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合用来;可能升高糖尿病患者血糖。
8、抗胆碱药
代表药物:
东莨菪碱
作用机制:
阻断M胆碱受体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有镇静、口干、视力模糊等。
9、维生素类
代表药物:
维生素B6
作用机制:
维生素B6是辅酶的重要组成成份
注意事项:
可用于减轻妊娠呕吐,在肾功能正常时几乎不产生毒性,但长期、过量应用本品可致严重的周围神经炎、出现神经感觉异常、步态不稳、手足麻木。
10、促动力剂
代表药物:
多潘立酮
作用机制:
外周DA2受体拮抗剂
注意事项:
不适用于婴儿(1岁以下)、体重小于5kg的儿童(12周岁以下)、体重小于5kg的青少年和成人。
不同人群如何选用止吐药?
1、阿片类药所致的恶心呕吐
阿片类药物主要用于中到重度疼痛治疗,主要包括可待因、氢吗啡酮、羟考酮、吗啡和芬太尼等,这些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恶心呕吐。可推荐以5-HT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或氟哌啶的一种或两种作为首选预防药。
如果仍发生恶心呕吐,可叠加另一种药物,或对顽固性恶心呕吐加用小剂量吩噻嗪类药或抗胆碱药(东莨菪碱)。
NK-1受体拮抗剂阿瑞匹坦,对阿片类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治疗,作用与5-HT、地塞米松及氟哌啶相似。
2、晕动病呕吐
抗胆碱药、抗组胺药等可用于晕动病呕吐,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作用于前庭、呕吐中枢,一般吸收较快,在服用0分钟后起效,每4小时服用一次,有晕动病呕吐的患者在中短途旅程可选择这类药物。
抗胆碱药如东莨菪碱,主要通过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而发挥作用,一般起效慢,作用时间长,一般长路程出行选用。
、胃肠道功能障碍性恶心呕吐
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可选择促动力剂如多潘立酮,具有止吐、增加胃肠推进性蠕动、协调胃肠运动的作用。
4、妊娠期恶心呕吐
非药物治疗:
治疗妊娠期恶心呕吐从预防开始,推荐怀孕前1月开始补充维生素,可减少妊娠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A级);生姜可减轻恶心症状(B级)。轻度的孕期恶心、呕吐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等来减轻。
药物治疗:
若恶心呕吐症状仍在,可选择维生素B6单用或联用多西拉敏,安全有效,可用于一线药物治疗。其他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也可缓解恶心呕吐的症状。5-HT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治疗妊娠剧吐孕妇,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有限,需要权衡利弊。
5、抗肿瘤药引起的恶心呕吐
抗肿瘤药物所致呕吐主要取决于所使用药物的催吐潜能。一般可将抗肿瘤药物分为高度、中度、低度和轻微4个催吐风险等级,是指如不予以预防处理,呕吐发生率分别为>90%、0%~90%、10%~0%和<10%。
预防用药:
▎高度催吐性:推荐在化疗前采用三药方案,包括单剂量5-HT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和NK-1受体拮抗剂。
▎中度催吐性:推荐第1天采用5-HT受体拮抗剂联合地塞米松,第2和第3天继续使用地塞米松。
▎低度催吐性:建议使用单一止吐药物例如地塞米松、5-HT受体拮抗剂或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甲氧氯普胺)预防呕吐。
▎轻微催吐性:对于无恶心和呕吐史的患者,不必在化疗前常规给予止吐药物。
6、术后恶心呕吐(PONV)
女性、使用阿片类镇痛药、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是四种主要的PONV危险因素,具备上述任一种情况者即为低危患者,具备2种情况为中危患者,3种或以上为高危。无PONV危险因素的病人,不需要预防用药。
预防用药:
低、中危PONV病人,手术结束前选用下列单一药物静脉注射预防,根据药物作用时间定时给药:
▎甲强龙20~40mg或地塞米松2.5~5mg,2次/天;
▎氟哌利多1~1.5mg,2次/天;
▎昂丹司琼4mg,4次/天。
中或高危PONV患者,以上三种药物之间任选两种甚至三种组合。
治疗用药:
发生PONV患者,药物选择仍以上述三种药物的联合为第一线选择,但也可使用东莨菪碱透皮贴剂、甲氧氯普胺等。对于顽固性PONV可合并使用小剂量吩噻嗪类药物或静注小剂量阿泊酚。
小结
上述药物都是以止恶心呕吐为目的,但恶心呕吐毕竟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疾病的本质。因此,我们在生活中碰到恶心呕吐,不能都以单纯的止吐为目标,用药不效,还要考虑其他一些原因,医院就医,以防耽误病情。
审稿专家:医院主任药师李楚云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