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糜尿鉴别诊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34章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24节气 [复制链接]

1#
看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 http://www.pfzhiliao.com/

古人的智慧无疑是很强大的,在那个年代,没有任何科技手段进行监测,也没有能力进入太空,更不知道地球是围绕太阳进行旋转,也没有如今这么多的天文知识作为参考。但是依然通过观察日月变迁、日落月出、寒暑交替的自然变换来发现并掌握这些自然的规律,应用这些规律来指导人类的生活。其中总结的24节气是最为有名的,被世界公认为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二十四节气

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人们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气候规律。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就形成了24个节气。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以及记载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

24节气也就是说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一年四季由“四立”开始,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开始和到来。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又根据天气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称“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称“二至”;“启”是立春和立夏,“闭”则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这些加起来共为“八节”。对应节气中最重要的“八节”。如果八节中再选重点,则是夏至和冬至这“二至”。冬至时太阳到达最南方,而夏至刚好相反,太阳到达最北方,即古人所谓“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24节气的划分依次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人们根据这些节气来指导人类生活的方向,同时也为春耕播种,粮食收割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指导方向。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的,其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它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荫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和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所以24节气无疑为人类包括其他动植物的活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同时也为人类掌握自然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提供了一个方向。

其实说得明白一些,这个24节气也是通过地球获得能量从强到弱,从弱到强的一个循环往复的不断利用。掌握好这些规律,也就更能为我们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24节气也只是对于春夏秋冬的更为细致的划分,更能精确的掌握自然的时令特征,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一个更为准确的指导方向。当然在不同区域表现出的节气特征会有所差异,所以对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是根据自身地域的气候做出相应的调整。

不管这些节气如何变化,都离不开气候的大致的强弱变化,都是在由弱变强,由强变弱的循环过程进行更替。植物正是通过这种能量变换,寒暑交替来为自身积蓄能量,生长发育,开花结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