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新技术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731/7346518.html最近经常回复我们生殖医学中心助孕成功后的一些新手妈咪们的育儿困惑。正好自己曾经怀大宝时呕心沥血整理过一些新生儿特殊生理现象的文档,分享给初为人母的你,希望能缓解一部分姐妹的焦虑困惑,希望你们能够做个开心的“奶牛”。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当你还没从分娩的痛苦中缓过来,宝宝突然出现了以下情况,这时你该怎么办?我想大部分产妇多少会焦虑,这样不仅不利于乳汁分泌,而且妈妈紧张焦虑,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这样的情绪。如果产前就了解好哪些特殊现象属于新生儿正常的生理,遇到以下情况就不会慌张了,也不会出现过度护理或不正确的自行治疗。
先锋头(产瘤):朵儿刚出生时她爸比抱给我看,我顿时说了句:“这么丑,看来长大得整容了!”。提醒一下准妈咪们,不要特别期待顺产的宝宝刚出生时有多么的美哦。顺产的胎儿在出生过程中随着阵阵宫缩,头部受到产道循环挤压,使颅骨发生顺应性变形而被挤长,头皮由于挤压使得血管渗透性改变及淋巴回流受阻而发生头皮水肿,多发生在头先露部位,出生时即可发现,肿块边界不清、不受骨缝限制,头皮红肿、柔软、手指压上去凹陷、无波动感。别担心,2-3天后会自然消退的,出院时就可以美美的回家啦。有时头皮水肿与头颅血肿并存,待头皮水肿消退后才能显示出血肿。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宝宝一个月头形仍然异常与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剖宫产)无关,与生后体位基本不变和斜颈等有关。生后一个月即可看出斜颈、头形异常,及时纠正(斜颈的按摩、伸拉)及多样化睡眠姿势。3-6个月仍有头形明显异常者,需矫形治疗。
头颅血肿:有的宝宝一侧头部或双侧头顶有个鼓包,其大小从枣子到苹果大小不等,生后几天内逐渐增大,血肿不超过骨缝,边界清楚,摸上去有波动感。这是因为在娩出产道过程中,颅骨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引起的。瘀血一般6~8周吸收,较大血肿需3~4个月才能完全吸收。正常洗头洗澡,保持头部清洁。切勿用手揉搓,禁用空针穿刺抽血,以免引起细菌感染,形成脓肿。
马牙和螳螂嘴:有些新生儿牙床的黏膜上有米粒大小或绿豆大小的白色突起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马牙”,它是由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形成。“螳螂嘴”,即新生儿口腔两侧颊黏膜有隆起的脂肪垫,能帮助宝宝有力地吸吮乳汁。随着吸吮期的结束,就会慢慢消退,无需特殊处理。我外婆那个年代的人迷信说这个不吉利,经常拿针去挑破马牙和螳螂嘴,挑得孩子满嘴的血、痛苦的嗷嗷叫,有时感染还会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
新生儿牙齿:又叫额外齿、胎生牙,少数婴儿一生下来或出生后一个月内就有牙齿,通常长在下切牙(俗称下门牙)的部位,可能是一个或者1个以上。胎生牙松动易脱落,无釉质,是发育不完全的牙齿,若脱落婴儿吃奶时会误吞或者掉进气管里,若牙齿尖尖细细的,很容易刮伤孩子的舌头,舌系带或者妈妈的乳头,所以牙科医生一般会建议拔掉。但是也有的新生儿出的牙齿可能是正常的牙齿,只有极少数是属于胎生牙,因此遇到医院请牙科医生检查,是否是胎生牙需要拔出。妈妈们不要被一些人所谓“带着牙齿出生的孩子不吉利”,弄得心神不宁。
四肢屈曲:朵儿出院回家外婆就想捆绑直宝宝,还要用绳子扣住上肢,怕宝宝日后罗圈腿,手弯什么的。这样做对吗?胎儿在妈妈子宫内是蜷身姿势,双腿呈弯曲状,正常新生儿的姿势是:双上肢屈曲呈“W”状,双下肢屈曲呈“M”状,类似青蛙腿,这是健康新生儿肌张力正常的表现,所以很难将新生儿双腿伸直。罗圈腿即“0”型腿,是由于佝偻病所致的骨骼变形引起的,与新生儿四肢屈曲毫无关系。强行将婴儿双腿伸直,捆绑包裹婴儿呈蜡烛状不利于宝宝髋、膝关节的发育。建议保持双腿自然屈曲状,朵儿会翻身时上肢“W”状渐渐消失,会独坐时下肢“M”状渐渐消失,偶尔睡觉还喜欢一只脚翘在另一只脚上。护理婴幼儿方式应遵循其生长发育规律。
乳房肿大:正常新生儿,无论男女,在出生后4-7天左右会出现双侧乳房增大,大的如半个核桃,小的如蚕豆,有的还分泌乳汁。这是因为出生前,胎儿体内存在着来自母体一定量的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乳素。通常雌孕激素可使乳房增大,同时可抑制催乳素的作用。宝宝出生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很快消失,而催乳素却能维持较长时间,且又失去了被抑制作用,导致乳腺增生,有些还分泌乳汁。家长们千万不要认为把乳汁挤出来就好了,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因为挤压会使乳头受伤,细菌侵入,引起乳腺炎,甚至导致败血症,会危及新生儿的生命。一般约2~3周后会自行消退,不需要处理。注意:有些人看到女宝的奶头陷进去,硬要用手去挤出来,说防止孩子长大后为人母哺乳困难,一定要让医生看,不要盲目挤,大多是因为孩子胖,乳头陷进肉里而已。
脐疝:有些低出生体重儿(体重低于g)哭闹时肚脐处会有一枚5毛硬币大小的鼓包,软软的,哭闹、排便时会增大,安静时会缩小用手指压迫可回去。这是因为脐环关闭不全或薄弱,腹腔大网膜和小肠由脐环处向外突出到皮下,形成了脐疝。肠胀气(婴儿肠绞痛)是导致脐疝主要诱发因素,肠胀气加上频繁哭闹,迫使胀气肠道向外突出形成脐疝。一般1周岁内腹肌逐渐发达,多数脐疝逐渐狭窄、缩小,自然闭合。脐疝较大,4岁仍未愈合可行手术修补。
假月经和白带:有些女婴出生后4~7天出现阴道流血,有时还有白色分泌物自阴道口流出。这时因为胎儿在母体内受到雌激素的影响,使新生儿的阴道上皮增生,阴道分泌物增多,胎儿娩出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脱落,阴道就会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和白色分泌物,有时还会有阴唇肿胀。一般一周后自然消失,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家长不必惊慌失措,不需任何处理。
尿酸盐结晶:新生儿出生后头2-3天尿色深,稍混浊,放置后有红褐色沉淀,即尿酸盐结晶,数日后尿色变淡。正常婴幼儿尿液为淡*色或透明色,但在寒冷季节放置后可有尿酸盐结晶析出而变成红褐色沉淀。尿酸盐加热后、磷酸盐加酸后可溶解,尿液变清,可与脓尿或乳糜尿相鉴别。新生儿尿液砖红色不是出血所致,而是入量不足引发的尿液浓缩,增加喂养是主要解决办法。同样观察尿颜色的变化即可反向判断婴儿入量是否充足。坚持母乳喂养,一定尽可能多让婴儿吸吮,同时观察婴儿体重下降是否超过出生体重的7%。若婴儿吸吮次数有限,可以在婴儿吸吮间歇,用吸奶泵辅助。
生理性*疸:足月儿生后2-3天、早产儿生后3-5天出现皮肤、粘膜及白眼球*染,有轻微的食欲不振,无其他不适。这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处于乏氧状态,所以血中红细胞比较多,出生后环境中的氧气增多,不再需要过多的红细胞,而在体内破坏时产生的胆红素需经肝脏代谢排出体外,但新生儿的肝脏尚未发育成熟,使胆红素积聚于血液中,引起*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医院会每天给新生儿皮测*疸指数,家长不必惊慌失措,有需要治疗的医生会告知的。家长们可以做的就是喂养好宝宝,充分喂养可以加速胆红素通过粪便排除体外。月子里的宝宝每天4-6次大便可提示宝宝吃饱啦,吃喝拉撒好,就不容易得*疸哦。在宝宝生后两周,有的妈妈母乳不足,不要怕吵醒沉睡的宝宝,小宝宝一般会闭着眼凭嗅觉找到妈妈的乳头的,可以每2-3小时让宝宝吸吮妈妈乳房,每侧乳房10-15分钟,如果孩子没有满足的表情或哭闹,可以添加部分水解的婴幼儿配方粉。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疸,或足月儿*疸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或消退后又加重应考虑病理性*疸,及时就医。
新生儿红斑:是指宝宝生后1-2天,在头部、躯干及四肢常出现大小不等的多形性斑丘疹,通常1-2天后会自然消失。
新生儿粟粒疹:由于皮脂腺分泌物堆积,在鼻尖、鼻翼、颜面部形成小米粒大小*白色皮疹,脱皮后会自然消失。朵儿2周全身蜕皮结束,随之鼻子上的粟粒疹也蜕结束。
新生儿痤疮:散在脸部、颈、胸和背部的小红疙瘩样丘疹,与新生儿体内来自母体的雌激素水平骤然下降有关。无须治疗,可自行消退。
新生儿吸吮小泡:随着新生儿吸吮次数的增加,宝宝上嘴唇中央唇部皮肤呈发白的小泡,自行脱落后被新的唇部皮肤代替。这与喂养体位和吸吮有关。朵儿两个月内更新过三次,为正常现象,家长们不要强行撕去,等待自然脱落。
一过性发热:由于摄水量不足,可出现发热现象,一般为低热。最好产后30分钟就开始母乳喂养,只要补给水分即可退热。
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一周内由于哺乳量不足、水分丧失及排出胎粪,宝宝体重会暂时下降,7~10天后将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婴儿出生后体重下降没有超过出生时体重的7%即可坚持母乳喂养,过早食用配方粉,今后发生过敏的概率也会明显增高,如果因母亲无奶水或母婴因患病无法同室哺乳,宝宝的第一口奶粉最好选择部分水解的婴幼儿配方粉,可大大降低日后宝宝过敏的几率。
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宽慰坐月子中的新手妈咪们。还有一些现象可能没列全,记住一有问题找医生,不要焦虑。我们生殖医学中心的全体工作人员,希望每一位经我们治疗成功产子的妈妈们都能生活开心。
参考书目:
[1]王卫平,儿科学(第8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
[2]崔玉涛,宝贝健康公开课[M].北京出版社
[3]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8:小儿生长发育[M].东方出版社
[4]张思莱新浪博客中胎生牙——正常新生儿的特殊表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