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糜尿鉴别诊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天来了解艾灸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吧 [复制链接]

1#

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

艾叶油及艾叶水煎液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以野艾叶、艾条或艾绒烟熏,可用于室内消毒;与苍术,菖蒲及雄*或与苍术、雄*、白芷等混合烟熏,对金*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白喉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绿浓杆菌、枯草杆菌、产碱杆菌以及结核杆菌均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用艾叶对病室进行烟熏消毒,可以使空气中的细菌总数下降率达73%。有报道,艾叶及艾叶合并苍术用于病房消毒,效果明显优于电子灭菌器,艾条烟熏尚能减少烧伤创面的细菌繁殖。烧伤患者创面经艾条烟熏后,创面菌落减少率74.64%,用艾条烟熏消毒烧伤病房可提高治愈率。采用艾叶煎液薰洗的方法防治会阴部伤口感染,效果理想,医院应用。

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

豚鼠结核杆菌感染后以艾炷灸治疗,腹腔渗出液涂片镜检结果表明,大单核白血球已吞入细菌的细胞百分数,艾灸组明显较高,平均17.75%。结核病豚鼠腹腔注射死结核杆菌液,腹腔渗出液涂片,施灸组涂片中成熟巨噬细胞较多,吞噬作用较强。艾叶热水提取物具有强抗补体活性成分。用野艾油以0.5ml/kg给小鼠灌胃3d,能使腹腔炎性渗出白细胞吞噬率明显增加。

平喘作用:

艾叶油能直接松驰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能对抗乙酰胆碱、组织胺、氯化钡引起的支气管收缩,增加豚鼠肺灌流量。用艾叶油给豚鼠灌服或肌注或气雾给药,对由组织胺或乙酰胆碱引起的哮喘均有平喘作用。艾叶油对致敏豚鼠肺组织及气管平滑肌慢反应物质(SRS-A)的释放有阻抑作用。挥发油中的α-萜烯醇、萜品烯醇4,β-石竹烯、反式-葛缕醇、芳樟醇均是平喘的有效成分,α-萜品烯醇能使豚鼠气管平滑肌内cAMP增加,这可能是其引起气管平滑肌松驰的生化基础。艾叶油喷雾吸入、灌胃或肌内注射对豚鼠吸入乙酰胆碱和组胺引起的喘息性抽搐有明显平喘作用。从艾叶中提出的4-松油烯醇灌胃亦有显著平喘作用。α-松油醇灌服对豚鼠吸入乙酰胆碱和组胺诱发的哮喘即有保护作用,反式香苇醇亦为平喘有效成分。艾叶油对豚鼠离体气管有轻度松弛作用;艾叶油乳剂能明显对抗组胺引起的支气管收缩。艾叶油即能拮抗组胺和氯化钡对豚鼠离体气管的收缩作用。

抗过敏性休克作用:

艾叶油灌胃,对豚鼠用卵蛋白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有保护作用。艾叶油在体外可抑制豚鼠肺组织释放组胺。艾的热水提取物(多糖)加入人的血清中,能使血清补体值下降,并证明这是补体激活结果。山田氏发现生艾叶热水提取物中具有强烈的抗补体活性,活性的主要成分为酸性多糖。

镇咳作用:

艾叶油灌胃对丙烯醛柠檬酸引发的豚鼠咳嗽有明显镇咳作用,挥发油成分4-松油烯醇灌胃亦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祛痰作用:

艾叶油灌胃,对小鼠酚红法有明显祛痰作用;其挥发油成分4-松油烯醇灌胃或丁香烯腹腔注射亦有祛痰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艾叶油对离体蟾蜍心脏、离体兔心的收缩力有抑制作用,艾叶油能对抗肾上腺素和组胺引起的收缩。用1∶50浓度的艾叶油1~2滴(2×10-4)能明显抑制心脏收缩力,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现象。对离体兔心,艾叶油1∶浓度1ml可使心脏收缩力极度抑制,心率及冠脉流量也明显减少。对兔主动脉在紧张力提高的情况下主松弛作用。艾叶油给家兔注射1mg/kg,可使兔活动量减少。

对血凝和血小板的影响:

艾叶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纤维蛋白溶解,从而发挥止血作用。艾叶制碳后可加强止血作用,艾叶经热加工处理后凝血作用可显著增强。

利胆作用:

艾叶油混悬液(每1ml含艾叶油75ul)8ml/kg经十二指肠注射给药,使正常大鼠胆汁流量增加91.5%;3ml/kg增加89%,对四氯化碳中毒大鼠也有利胆作用,但较弱;对小鼠也有利胆作用。

兴奋子宫作用:

艾叶煎剂对未孕家兔离体子宫呈兴奋作用,使收缩加强,可引起强直性收缩,维持1h以上。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家兔腹腔注射艾叶叶油1ml/kg,活动减少;小鼠灌胃0.5ml/kg,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

抗肿瘤作用:

实验证明艾叶有抗消化道肿瘤、乳腺癌等作用。

此外,药理实验证明艾灸具有增强免疫、抗肿瘤、抗休克、护肝、防治脑血管疾病等作用,还可抗溃疡、促消化、镇痛、解热等;药理实验还揭示了艾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糖尿病、精神分裂症、肾上腺皮质萎缩等病的机理。

艾叶临床用途治呼吸系统疾病:

用艾灸法可治疗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感冒、鼻炎、扁桃体炎、肺炎等。孕妇也可使用艾灸疗法纠正臀位。

治消化系统疾病:

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脾胃冷痛,病毒性肝炎,胃下垂,术后腹胀,肠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脱肛,腮腺炎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

治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

用于泌尿系统感染,遗尿症,血尿,乳糜尿,产后排尿异常,阳萎,膀胱炎,睾丸膜积液等疾病。洁尔阴洗液的主要成份是蛇床子、艾叶、独活、石菖蒲、苍术等。艾叶是妇科常用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

治妇科出血等疾病:

用于崩漏,月经不调,产后子宫收缩痛,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阴痒,妊娠呕吐,不孕,外阴白斑,盆腔炎等疾病。孕妇也可使用艾灸疗法纠正臀位

治心血管以及内分泌系统疾病:

用治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脑炎后遗症,休克,美尼尔氏综合症,甲状腺炎及甲状腺减退症等。

治骨伤及类风湿疾病:

可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治疗扭、挫伤、外伤滑膜积液、骨髓炎、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痛等。

治皮肤疾病:

治疗皮肤搔痒,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臁疮,褥疮,硬皮病,毛囊炎,斑秃,白殿风,银屑病,痔疮,肛裂,疣赘等皮肤科疾病。

治疟疾、癌症:

苦艾素可治疗蚊虫传染的疾病,如疟疾等,是因为它对含铁多的细菌具有很强的杀伤力,能够集中力量杀死受到感染的细胞。美国华盛大学的教授发现,同样的原理也可用于控制癌细胞。他们增加癌细胞的含铁量,再让癌细胞和苦艾素接触,结果癌细胞很快就被杀死。此外,艾又用治脊髓肿瘤、子宫肌瘤、子宫癌、肺癌、乳腺癌和结肠癌。

治毒蛇咬伤:

《针灸聚英》对艾灸治疗蛇伤有详细记载:“凡人若是蛇伤者.亦把咬处灸三北,仍以蒜片贴咬处,灸在蒜上即安康”。晋·葛洪所撰《肘后备急方》也明确指出:“一切蛇毒,急灸疮三五壮·则众毒不能行”。艾灸有直接破坏蛇毒的作用。被毒蛇咬伤后,先用清水冲洗伤口,刺血排毒。然后,立即用艾灸、艾炷、点燃.反复直接灸灼伤口,以达到破坏蛇毒的目的。也可灸百会、关元能回阳救逆,增强人体抵抗力。年《赤脚医生杂志》报道:艾灸中泉穴(位于腕背、阳溪穴与阳池穴之间.伸指总肌脆挠侧.挠骨头尽处凹陷中)治疗银环蛇、眼镜蛇早期咬伤,疗效显著。治疗例(咬后半小时至1小时接受治疗)全部治愈。

可防治“禽流感”,艾叶烟熏可防治非典:

在古代针灸文献中,关于治疗“时病瘟疫”的记载十分丰富,其中以刺血与艾灸疗法为多。艾叶性温,燃之则有温阳补气、扶正祛邪之作用,而灸疮溃破,犹如“开门驱贼”(外台秘要),可驱邪外出。故古人亦用灸法治疗“时疫”。如清代《太乙离火感应神针》灸气海穴,治疗“凝滞若痞,山岚瘴疠”;唐代《外台秘要》载:“天行病,若大困,患人舌燥如锯,极渴不能服药者,宜服干粪汤”,同时灸巨阙“三十壮”。灸法双有预防瘟疫感染的作用。如唐代《千金要方》说:“凡人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现代研究已经证明,艾灸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抵抗细菌、病毒的侵犯,故用灸法预防治疗“时疫”也是有科学根据的。

END点击下方蓝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