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糜尿鉴别诊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立冬深秋已过,今宵寒较昨宵多中国科学技 [复制链接]

1#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有开始的意思,“冬”有结束的意思,因此立冬意味着万物停止生长,冬季开始。

什么是“立冬三候”?

立冬有三候。

一候水始冰。立冬时节,河里的水开始结冰了。

二候地始冻。随着天气日渐寒冷,土地中的水也逐渐冻结了。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气温逐渐降低,怕冷的野鸡都躲起来了,海水褪去后,很多大蛤被留在了海滩上。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三候的特征与自己所在地的气候变化并不相符。例如,南方的一些地区立冬时节气候非常温和,而北方的很多地区早在立冬前就已经寒风凛凛,似乎和这个描述并不一致,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三候体现的是黄淮地区立冬时节的气候变化。而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入冬的时间并不相同,因此气候学上通常按照平均气温来划分四季。

目前我国划分季节的依据是候温法,这种方法是气候学家张宝堃在年提出来的,一直被沿用至今。

中国古代以五天为一候,侯温就是五天的平均气温。不过,在划分气候季节时,我们不是以固定的五天为单位计算,而是取滑动的五天的平均值。这种计算方法就是以当天以及前四天为一组,计算这五天气温的平均值。如果当天的日平均气温或者滑动平均气温小于10℃,那么就算进入冬季了。

立冬的气候特点

立冬时,北半球日照强度减弱且日照时间逐渐变短,再加上强劲的冷空气来袭,全国各地都会出现大幅度降温。所以,即便在某些地区表现不太明显,但实际上,各地的气候都在由秋天渐渐向冬天转变。

不过,在降温的同时,也会有短暂的温暖天气,我们称之为“小阳春”。之所以会出现小阳春,是因为地表在夏天和秋天储存了大量的热量,而这些热量还没有完全散发出来。

随着气温的降低,地面底层的热量会逐渐散发到大气中,使气温暂时回升,形成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但是,小阳春一旦结束,就意味着地表温度散发殆尽,真正的冬天就要来临了。从这个时候到第二年春天,地表将不复温暖,只有寒冷。

除了降温,立冬时节常常与剧烈的大风相伴。猛烈的西北风无情地吹向大地,把树上仅存的叶子以及地上的枯草都吹了个干净,同时还带走了空气中最后的一点水汽,使得空气越来越干燥。在北方的一些地区,时不时地还会出现雨雪飘飞的寒潮天气。

立冬时节的农事活动

立冬时节,正适合秋收冬种。

如果充分利用晴好天气,就能顺利完成晚稻的收、晒、晾工作,保证入库的粮食质量。这段时间,东北地区土地已然封冻,农作物和林作物都进入了越冬期;而江淮地区的“三秋”已经进入最后阶段;江南地区还在忙着抢种晚茬冬麦,同时也在抓紧时间移植油菜;不过华南地区却恰恰是“立冬种麦正当时”。

这个时节,水分条件的优劣与农作物的苗期生长以及越冬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华北及黄淮地区必须在日平均气温下降至4℃左右,趁着夜晚冻住的田间土壤能够在白天解冻的时候,浇好小麦、菜园及果园的冬水,以此来补充土壤水分的不足,这样不仅能够改善田间的小气候环境,而且可以防止“旱助寒威”,进而减轻和避免冻害的发生。

江南及华南地区,则要及时开好田间“丰产沟”。只有做到清沟排水,才能防止冬季涝渍和冰冻危害。此外,立冬后空气一日比一日干燥,土壤含水量比较少,所以林区要注意做好防火工作。

立冬有哪些民俗?

与立春、立夏、立春相比,立冬似乎有些萧瑟。但是立冬时,人们实际上是满载着春、夏、秋的累累硕果。从这个角度看,立冬不仅不萧瑟,而且还很繁盛。

在古代,立冬是个重要的日子。

例如,在汉魏时期,天子要在这一天率领大臣迎接“冬气”。在民间,老百姓没有天子那么讲究,但也要举行一些祭祀活动,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到了宋代,人们在这一天还要换上新衣服,相互贺冬。

俗话说:“立冬补冬,补嘴空。”不论南方北方,都有从很久以前就流传下来的食俗。北方爱吃饺子,南方喜吃鸡鸭鱼肉。然而不管人们吃什么,相信那些食物总能温暖他们的心头,驱散那已到或者将到的寒意。

作者:刘畅

科学性把关: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地理学科一级教师王和意

参考来源:新华网、中国气象报、《大美时节:给孩子讲二十四节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