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糜尿鉴别诊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项痹颈椎病的针灸方药治疗一 [复制链接]

1#
颈椎病

[病例1]

王某,女,54岁,初诊日期:年9月3日。

[主诉]头痛、头晕伴右上肢麻木6天,加重天。

[病史]患者于1周前在家做家务后出现头痛、头晕目眩,伴右上肢麻木,休息后症状不见缓解且逐渐加重,遂就诊于我院。现症见患者头晕,头痛呈持续性发作,无恶心、呕吐,颈项部僵硬不适,畏寒明显,活动尚可,但头颈活动时症状加剧。右侧上肢偶有麻木感,活动如常。纳食可,二便调,寐安。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右脊柱,无明显侧弯及后凸畸形。颈椎外观正常,无明显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右(+),左(-);加强试验:右(+),左(-),上肢外观正常无明显畸形。颈椎MRI,影像表现:颈椎生理曲度消失,C3~4、C4~5及C5~6椎间盘膨出,相应硬膜囊受压,右侧椎动脉明显变细。舌红少津,苔少,脉沉细。

[西医诊断]颈椎病(椎动脉型)。

[中医诊断]痹证。

[治疗原则]补益肝肾,濡养筋骨。

[针灸取穴]百公会、四神聪、太阳、颁夹脊、天柱、内关、列缺、合谷、血海、足三里、太冲、太溪。

[手法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取穴除经外奇穴外均为双侧,行针以捻转补法为主,辅以平补平泻。

[治疗结果]毫针针刺治疗次后患者头痛减轻,14次后头痛消失,偶有头晕,上肢麻木减轻。两个疗程后诸症消失。

按语: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痹证”范畴,是因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动作过度、年老体弱等致项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气血难以滋养脑窍而致头痛、头晕等症。治疗当舒筋活络,调理气血。天柱、颈夹脊为局部取穴,针刺可直达病所,以通行项部气血,改善血液供应。百会居三阳五会之处,通调全身阳气,以助气血运行,配太阳以清利脑窍。“头项寻列缺”,列缺为八脉交会穴,是治疗头颈及面部病证之特效。内关既为八脉交会穴,又为手厥阴经络穴,安神止痛止眩。血海、足三里补益气血,充养经脉。太冲、太溪滋补肝肾,填精益髓,化生气血,并可调肝止眩。西医学认为该病为椎动脉受压迫或刺激而引起其供血不足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从而引起因头颈部体位改变而致眩晕、恶心、头痛,及视力减退、耳鸣、耳聋、血压异常等,因此临床上出现上述症状应考虑颈椎病的发生。长期临床证明针灸可以明显改善脑血液供应,对颈椎病有良好疗效。

[病例]

冯某,男,56岁,初诊日期:年3月8日。

[主诉]颈项疼痛伴肩背酸痛年,加重3天。

[病史]患者自述3年前因劳累出现颈项疼痛,医院,查颈椎x片,考虑为颈椎病,经卧床休息,症状缓解。患者于3天前劳累后,症状加重,并见肩背放射痛,头晕恶心。遂就诊于我院,为求明确诊断及进一步系统治疗,于今日由门诊以颈椎病入院,现颈项疼痛,伴肩背放射痛,头晕恶心,纳可,夜寐欠安,二便调。

[西医诊断]颈椎病。

[中医诊断]项痹。

[治疗原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补益脑髓。

[针灸取穴]人中、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风池、完骨、天柱、颈夹脊穴:头皮运动区、运用区、语言二区、语言三区、感觉区、

[手法操作]内关(双侧),捻转提插玙法1分钟;人中,雀啄泻法至眼球湿润为度;三阴交(双侧),提插补法至肢体抽动了次为度:极泉、尺泽、委中(双侧),提插泻法至肢体抽动3次为度;风池、完骨、天柱(双侧),捻转补法1分钟:颈夹脊穴排刺,均取双侧,捻转泻法1分钟。头皮针运动区、运用区、语言二区、语言三区、感觉区,平补平泻,留针0分钟。

[辅助疗法]穴位拔罐,取穴:双侧背俞穴,患侧肩偶、肩谬、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秉风、大杼、阿是穴等,以疏通经络,益气活血,活血化瘀。

[中药]根据患者舌脉辨证为气血不足证,治以益气养血,方如下。

生*芪30g*参1g枸杞子1g酒女贞子1g炒白术15g酒萸肉1g醋龟甲(先煎)10g

炒酸枣仁30g天麻1g川牛膝0g盐杜仲15g续断10g知母10g秦艽10g生龙骨10g

生牡蛎10g麦冬1g百合10g首乌藤15g酒五味子9g醋香附6g粉葛0g独活10g

水煎服,日1剂,每次ml。

[治疗结果]住院治疗3天后头晕、恶心症状缓解。住院治疗7天后颈项部疼痛减轻。住院治疗14天后未诉头晕、恶心等不适,颈项部疼痛明显减轻,未诉其他不适。

按语: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有多种致病因素,针灸治疗效果显著,配合中药治疗可以改善微循环、抗炎止痛,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此外还应嘱患者出院后注意纠正不良的体位、睡眠、生活习惯等,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调整心理状态,去除紧张性因素,以减少颈椎病的发生。

[病例3]

患者,女,45岁,初诊日期:年5月10日。

[主诉]颈部疼痛,不能扭转天。

[病史]患者神清,精神可,语言清晰流利,昨日晨起突发颈部疼痛,无法转动,右侧为重,向左转向约,无法向右转侧,伴头晕,耳鸣,右侧手臂尺侧麻木疼痛不适,小拇指和无名指麻木感。查颈部右侧肌肉红肿,局部皮温略高,右侧手臂上举限。否认外伤史。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颈部活动受限,向左转向约,无法向右转侧。查颈部右网肌肉红肿,局部皮温略高,右侧手臂上举受限。

[西医诊断]颈椎病。

中医诊断]项痹。

[治疗原则]醒脑开窍,疏通经络。

[针灸取穴]内关、人中、风池、完骨、天柱、颈夹脊、百会、头维、太阳、外关、曲池、合谷、中渚、阿是穴、三明交。

[操作手法]内关(双侧),捻转提插泻法1分钟,人中,雀啄泻法至眼球湿润为度,三明交(双侧),提插补法至肢体抽动3次为度。风池、完骨、天柱(双侧),捻转补法1分钟。颈夹脊穴排刺,均取双侧,捻转泻法1分钟。余穴平补平泻,留针0分钟。

[治疗结果]第1次治疗后,疼痛明显好转,右侧转侧15°左右,左侧45°左右。连续治疗3次后头晕缓解,耳鸣基本消失,偶有发作。颈部活动基本正常,无明显受限。手指感觉正常,麻木感消失。

按语:《灵枢.海论》篇日:“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随海不足。则脑转耳鸣,隆酸眩冒。目无所见,懒息安骨。”《景岳全书.眩运》篇指出:“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面兼火、兼痰者不过中一二耳。”强调了“无虚不作眩”,在治疗上认为“当以治虚为主”。风池、完骨、天柱三穴合用,具有补益脑髓的作用,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术1分钟。经彩色超声多普勒仪测定,针刺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量,增加脑的灌注量。三阴交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方中内关、人中起醒神开旁的作用,可“调其神,令气易行”。颈椎夹脊穴疏通经络,改善脑供血。

[病例4]

刘某,男,50岁,初诊日期:年5月7日。

[主诉]双上肢麻木,左上肢疼痛伴双下肢无力7天。

[病史]患者于年5月1日,因驾驶公交车行驶途中受到强烈颠簸,突然出现持续双上肢麻木,伴左上肢疼痛,双下肢无力,当时神清,无头痛、头晕及胸闷憋气、二便失禁等症,于年5月4日就诊于我院门诊,时查颈椎正侧位示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部分颈椎间盘退变、生理曲度变直顺列失稳,予颈痛颗粒、牛痘疫苗接种家免炎症皮肤提取物口服,经治病情无明显变化,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病区。现症:神清,精神可,语言清晰流利,偶有头晕,持续双上肢麻木,伴左上肢疼痛,双下肢无力,纳可,寐安,小便调,大便不规律。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颈椎正侧位示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部分颈椎间盘退变、生理曲度变直顺列失稳。左侧肩胛区肌肉稍萎缩。

[西医诊断]颈椎病。

[中医诊断]项痹。

[治疗原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补益脑髓。

[针灸取穴]选取内关、人中,三阴交等为主穴,随症加减。

[手法操作]内关(双侧捻转提插泻法1分钟:人中,雀啄得法至眼球湿润为度;三明交(双侧),提插补法至肢体抽动3次为度;极泉、尺泽、委中(双侧),提插泻法至肢体抽动3次为度,不留针;风池、完骨、天柱(双侧)捻转补法1分钟;颈椎夹脊穴排刺。留针30分钟。

[治疗结果]治疗3天后头晕缓解,左上肢疼痛减轻。治疗7天后左上肢疼痛明显减轻。治疗14天头晕明显缓解,肢体麻木无力感好转。

按语:针灸治疗颈椎病效果显著,嘱患者出院后注意纠正不良的体位、睡眠、生活习惯等。

本案例出自石学敏国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