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糜尿鉴别诊断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生活要有仪式感,要有传承并发扬祖先文化的
TUhjnbcbe - 2024/2/4 19:56:00

何为仪式感?百科释义:将日常行为仪式化以赋予其意义的行为。其实,生活处处存在仪式感,仪式感是一种建立在礼仪基础上的一种规矩、一种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给予人们一种满足感、新鲜感,就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样,夏天就要有体验那种烈日炎炎的感觉,冬天就要有看到雪花飘落的那种宁静与欣慰。

仪式感是一种文化,一种寄托,一种促进万物和谐的自然而然的举动。不要以为只有人类社会才有,一切生物都有。譬如猩猩示威时双手捶胸,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仪式感。自神农氏教人们耕种那一刻起,每年人们都会经历着劳累、丰收的辛酸与安然,后来便逐渐将一年分成了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都代表着一定的意义,指导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其本身就是一种延续至今的仪式感。譬如立春吃萝卜,清明祭祖先,小暑晒被子,冬至要吃饺子。

不过现代很多人已经将这些习俗都摒弃了,基本上都变成了所谓的节假日,出去旅游。可是旅游久了,最终还是会发现自己需要这些生活中的规矩礼仪、形式主义。为什么?因为一个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外界事物自然也不会在乎他,脱离了大自然,他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回归大自然,若回归不了,那便是现代的抑郁症或自闭症之类。所以,生活要有仪式感,不仅仅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生存法则。

春节回家后,特意给父母磕个头拜个年,这不仅能表达心意,更能使气氛变得喜庆,不要只说不做,只打嘴仗,那样无意义,也空耗时间与生命。结婚纪念日特意摘一束花,送给妻子,再进行一次简单的续婚仪式,这不仅能促进夫妻感情,更能缓解各种生活压力,何乐而不为呢?跟同事一起工作那么久了,找个机会请他们吃顿饭,喝酒的喝酒,唱歌的唱歌,满满的幸福感,这不也是一种寻求快乐的方式吗?这些其实都有仪式感的熏陶与衬托。

现代的人们比较极端化,要么就是太过开放、太过放纵,光天化日之下就做些不知羞耻、污染社会的行为;要么就是太过保守、太过拘谨,掉地上一块钱都不好意思捡。这两种情况都是自负的表现,其不但不能带来预期的结果,而且会恰恰相反,为什么?因为违法了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原始本性。生活要有仪式感,并不是放荡不羁、毫无拘束的去生活,而是建立在伦理道德、自然法则基础之上的行为规范。

历史上封泰山的皇帝不少,为何封泰山?一为祭祀天地祖先,一则仅为名声而已。一些宗教总喜欢规定很多规矩仪式,以此来巩固信仰。仪礼不仅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文化,上升到国家即是所谓的文化习俗。文化习俗传承不了的国家都已灭亡,这是历史不可争辩的事实,也是人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倘若被称为礼仪之邦的中华文明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医等国宝文化被自己所摒弃,那我们这个民族的结局也很显而易见了。

一个家庭每年都会有简单的生日祝福、家庭团聚、春节拜年、扫墓祭祀等,倘若淡化了这些习俗,那么,这个家庭也就撑不了多久,这是规律,这是法则。所以,生活需要有仪式感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一种默契与和谐的培养。万不可以无聊、老套、肤浅来看待它,传承几千年的习俗礼仪被视为糟粕,那还有什么能成为精华呢?

子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人不要太放纵,要懂得并传承生存的法则、家庭的风俗、民族的文化,不能自以为是,追求那些践踏本质的东西。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连直呼父母名字、打骂父母或长辈这件事都忍心去做了,还能有什么不忍心去做呢?这便是所谓的自大狂妄、骄奢淫逸、暴戾恣睢。

所以,生活要有仪式感,要有传承并发扬祖先文化的精神与毅力,这才是一个民族永葆青春、永垂不朽的根基。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活要有仪式感,要有传承并发扬祖先文化的